男一号西门庆是一个集中地主、奸商、贪官、恶霸所有黑暗势力的代表,是酒、色、财、气在人身上反映的结合体。基本上代表了社会和男人的一切黑暗面。女一号潘金莲是一个集中淫妇、妒妇、悍妇于一身的典型,是集中了女人自私、狭隘、恶毒、阴险、好淫和奸懒馋滑等等所有缺点和阴暗面的人物。这两个人基本是社会上的一面最典型的照妖镜。然后由这两个演员搭台,其他演员全力配合,形成了“社会百丑图”。这是封建社会的群丑图,只不过它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作为背景,所以就具有了中国特色,这不光是中国人的写照,更是私有制社会赤裸裸的人生肖像。等您看完全书,就会知道我所言不虚。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近亲,我会在随后的文章中提供充足的证据的。二者都是以一个典型环境为主要背景,一个是西门庆庄园,一个是大观园。大观园是冰清玉洁的女儿王国,是不染尘埃的桃花源,是理想主义的天堂,它与外面的宁国府、荣国府以及主流社会环境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西门庆庄园中的世界是则是整个社会环境的缩影,是整个社会现实的集中反映,是研究明朝历史最鲜活的资料。兰陵笑笑生出手果决,力图撕碎道德假象还原社会真相,让一切社会渣滓、跳梁小丑无所遁形。而曹雪芹心怀慈悲,使残酷的现实蒙上一层诗意的面纱而已。
而且,我在看完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的足本《金瓶梅词话》之后,对其中的猥亵描写有了另外的认识。有的描写,毋庸置疑,涉嫌画蛇添足,但更多的描写确是不可或缺,因为它在有力地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中描写多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在潘金莲处,一在王六儿处,一在西门庆临死纵欲处。这三处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吗?能。我先做个简要的说明。潘金莲没有老大吴月娘的正统地位,没有老二李娇儿的忍气吞声,没有老三孟玉楼的心机深沉,没有老六李瓶儿的富贵温柔,更没有才女佳人的蕙质兰心和钟灵毓秀,她出身卑微可又争强好胜,她心胸狭窄又任性使气,她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她只好动用最原始的武器来战斗,因为她就只有靠屈辱自己来投其所好,才能争取利益和宠爱,这也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悲剧所在。我研究点历史,在皇室后宫中的女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途径,就是争取偌大的皇宫中唯一的男人的注意和宠幸,其争宠夺爱,不过如此,史籍所无,由此补出。王六儿是西门庆的伙计韩道国的老婆,这两口子无耻至极、沆瀣一气,其形象可谓古今少有、天下无双,虽然描写有些极端,但是这种人绝对是存在的。她为了金钱和利益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灵魂按斤按两、锱铢必较地出卖了,所以说这时的描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简单一笔带过,大家不会产生栩栩如生的感觉,因为只有描写出来,才能让人直观地看到卑鄙的人是如何把灵魂当作商品来交易的。至于说,写到西门庆临死前的所作所为,不用说,印证了“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这句话。作者就是要让他死在女人身上,而且临死前要让他受尽苦楚,这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更是作者最恶毒的诅咒。
由于两千年的封建思想压制和禁锢,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辩证思维极度退化,这是封建专制对中国人思想毒害的反映,也因此形成了国人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就是说,要是封建权威说好,那就众口一词都来追捧,要说坏,那绝对是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由此国民性的一种体现是随声附和、崇拜权威、毫无主见,不敢坚持真理。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攻一点不及其余,非黑即白、泾渭分明,根本不承认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要知道,那个灰色地带是真正的人生和社会,需要我们进行辩证分析。别人都说好,我们就要问“都好吗,一点坏处也没有吗”,别人都说坏,我们也要问“都坏吗,一点好处也没有吗”。还要有更深一点的思考:说好或说坏的人做过调查研究吗?他凭什么这样肯定?他没犯主观主义错误吗?他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是不是作为某个集团的代言人来混淆视听?凡此种种,我们听到这样的话后,应该有至少几十种反问。真正理智和成熟的思维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
毫无疑问,《金瓶梅》是限制级别书籍,没有独立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不应该看,他也看不下来。但是对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就没必要将它视为洪水猛兽,完全用道德标准评判人是错误的,有几个表里如一的道德超人,首先笔者就不是。在《金瓶梅》中包含有大量的辩证思维,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细致而不是浮皮潦草的分析和判断。批判错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真理。
事情发生后找一个替罪羊,这是中国人典型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中,《水浒传》被视为“诲盗”的圣经,《金瓶梅》被视为“诲淫”的典型。“诲者”,教诲也,教导也。当发现光靠圣人牌位这一味纯而又纯的万用神丹对自己人都不管用时,有些人只好投出恶毒之剑,找出若干的替罪羊来转移人的斗争视线。我们要知道,不是逼上梁山,哪有水浒聚义?没有《金瓶梅》之前,就没有骄奢淫逸了吗?在《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