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道:“好的。”清瘦向四周瞧去,见田野里有两只黄狗在一起游荡。清瘦道:“师兄你看,这两只狗前追后逐,现在师妹让它们各奔东西。”
清风看着清瘦,见清瘦合起双掌向着那两只狗,然后凝神缓缓将双掌分开。清风再看那两只狗,果然分开向两个方向跑开去。
清风脱口赞道:“师傅真是神人!”
清瘦道:“天下事莫不尽在意里,人无意便不能感知万物,人有意可感知万物,感知万物就能支配万物。师傅悟透了世间万物皆在意念里的真相后,遂创出这‘意控’大法。”
清风道:“是的,这意控在生活里也是常见的,只是谁也没有把它上升到武功里去。”
清瘦道:“生活里也有这‘意控’大法?”
清风道:“有的。如你听一个故事,你的心就随着故事起伏,你莫名其妙地为故事里的人高兴或者为故事里的人担忧。那说故事的人此时就无意间用了意控,只是他自己也未必知道而已。还有那些乞丐行乞时的可怜的声音,甚至他们的破烂的衣衫也都是无意间控制着人们的心神。你想,如果乞丐穿着光鲜,行乞是趾高气昂的,谁会施舍?”
清瘦听得佩服不已。心想,难怪师傅说师兄是千年难遇的奇才!自己这一说,师兄就触类旁通,自己是不及师兄十一。但清瘦为师兄高兴。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师兄而自豪。清瘦道:“师兄,我就把‘意控’心法传给你:
“意控之道,在明明意,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欲意控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意控得之。”
清瘦诵完口诀问道:“这心法有些难记,师兄可要抄录下来?”
清风道:“不必。师兄已记下了。”
清瘦惊奇地道:“真的?”
清风道:“当然是真的。不信我背给你听。”
清瘦不信清风可以入耳成诵,遂说道:“不是师妹不信师兄过耳能诵,还是请师兄复诵一遍让清瘦欢喜欢喜。”
清风本没有入耳成诵的本事,但这段口诀却和《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几乎相同,只有些微的差别。所以清风一听便记住了。清风见清瘦要自己复诵,也知道清瘦是为自己好,当下就背诵出来:“意控之道,在明明意,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意控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意控得之。”清风背完问道:“师兄背的对否?”
清瘦鼓掌喜道:“对极对极!师兄既然已记得口诀,师妹便传你运用之法。”
清风道:“多谢师妹!”
清瘦道:“意控生者在灭,意控物者在移,意控流者在止,意控飞者在落,意控合者在分,意控恶者在善,意控喜者在忧,意控惧者在勇,意控死者在生……”
清风凝神倾听同时打开录音机。清瘦述完问道:“师兄可记下了?”
清风道:“记下了。”
清瘦道:“再请师兄复诵之。”
清风道:“师妹请听。”清风打开录音机,清瘦的声音就传出来。“意控生者在意,意控物者在移,意控流者在止……”
清瘦听得是自己的声音,先是一楞而后明白。清瘦道:“这魔盒子当真是好东西,什么话都记个分毫不差!”
清风道:“八百年后还有摄影机照相机等,能把你的人像动作都记录下来,不管多少天多少年就算你老了还可以重新看见自己青春时的模样。”
清瘦听得无限神往,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师兄你可记得路径?好歹带清瘦去见识一下方不枉此生!”
清风道:“一切只看机缘,但清风在这一世识得清瘦已是莫大的福气了。”
清瘦道:“师兄说得是。清瘦今世有师兄疼爱也知足了。”
二人边说边行,清风不觉拉起清瘦的手,那小手微微地颤抖着。清风再看看清瘦的脸,清瘦的脸在傍晚的阳光中白里透红。
日暮时分,二人来到稠州。这稠州就是现在的浙江义乌,已是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宋时却是贫穷的地方。但这贫穷的地方历史上却出了不少名人。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大文豪叫骆宾王写了妇孺皆知的《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战士。骆宾王曾响应徐敬业写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