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牛大丑风流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市政府就隔一条铁路因此红旗镇在庆城举足轻重素有庆城中心镇之说。实质上讲进了大元总公司机关直属单位或下属单位就等于进到市区了这对于一心想上城里生活的五七家子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

    以前五七家子的子弟们只能在五七家子牧场就地安排就业成批成批地成为国营牧场职工与石油企业和市政企业之间的往来调动是相当相当困难的。现在则不同了可以凭着新变的城市户口享受起城里孩子招工安置和报考石油企业自办的技工学校成为油田企业的固定职工。

    庆城是全国闻名的油城有市政与油田之分市政企业工资、劳保、福利待遇与油田企业相差甚远为此上油田企业自然成了选。大元总公司属于市政单位份量自然要轻得多。

    过去油田企业招收技工学校的准职工都是直接面向城里有城市户口的子弟们这是五七家子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一直以为这事只是天上的事与己无关。五七家子牧场理论上讲已经悄然之间融汇于大城市的洪流之中但根据归口协议条款上的直接体现就是五七家子的子弟们可以与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招工、招考待遇。单就这个机会而言当是因祸得福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真是天上掉下馅饼来让五七家子人惊喜欲狂似疯。这消息一经确认着实让五七家子人象过年般闹腾了一大阵子。好事的人敛了许多份子凑了一千来块钱在小广场上整整唱了三天大戏十里八村的都来凑热闹比过大年都热闹几分。

    五七家子人扬眉吐气以为从此可以伸出头来做人了然而毕竟是尘归尘土归土受益的仅仅是数量有限的孩子们老人们仍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到头来还是与真正的城里人差了一大截子就是比起总公司下属的直属单位来也还是要矮上几分依然被人当做“大屯子人”来看待弄得一些子弟们宁可说是农村的也不愿承认是五七家子的害怕人家用如刀的眼光把身上所有的尊严刮得一干二净。因此五七家子人以进城务工和进总公司机关以及下属单位为荣只要出了五七家子到城里任何单位谋个差事安置好家过上城里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城里人才可以真正的抬起头来做人。

    (批:也难怪人们有如此做法在中国城乡差别太悬殊了!)

    人人都是这么想尤其是一帮二十啷当岁的后生们整天就盼着招工到处搜集以为是招工考试的复习资料废寝忘食地温习着几乎着了魔一样。到处打听招工信息哪怕是关于招工的一个小道信息也高兴的夜不能寐聚在一起讨论半宿仍兴致勃勃希望来个机会就借桥过河哪怕是工种孬一些环境差一点工资少些个但总算扑腾出了五七家子也就当是一种出人头地了。

    有一段时间里五七家子人曾把老王太太的话当做一个出人头地的标准。说到老王太太的话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老王太太有个还算象模象样的闺女到了二十四五岁上也没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论长相论身条乡里乡亲提亲的还真不少但都不入老王太太的法眼。老王太太一心朴实想找个城里上班的女婿。一来二去的就推到二十**岁了连闺女都有些急了整天与老王太太因这事计计搁搁还私下会情郎结果被老王太太一顿擀面杖打得鸳鸯两分。闺女又急又委屈扬言要喝药要上吊但老王太太就是能沉住气意志坚定选婿条件坚决不变大有不到黄河不死心之势。终于在八方求援的情况下找了个在城里当泥瓦匠的男人相了亲。这男人其貌不扬三十来岁年纪实在没啥出众之处可城里人派头十足。稀疏的头梳的油光铮亮西装革履脖子上系了根花条条象个大富翁好有钱的模样眼皮一耷拉撩都没撩一下捧场的左邻右舍与老亲少友。

    老王太太乐得合不拢嘴老脸上绽开了花弓着腰叠着背陪着笑脸杀鸡宰羊大宴诸亲之后把满心欢喜却还装做害羞的宝贝闺女硬塞到人家的车里给拉跑了后来就成了城里泥瓦匠的媳妇。每次回到五七家子小俩口子打扮入时且趾高气扬的招摇过市你上赶子与她打个招呼她只是“哼”一声爱搭不理就昂头而去。尽管背地里骂人家是“土包子”开花但看那满足而得意的样子着实让人嫉妒狂的同时感到自己委实活得有些累只能仰天长叹:“真是人比人得死呀!”

    于是乎太有正事的老王太太成了仅次于老6太太之后五七家子的又一风云人物倍受五七家子人的尊重成了各家各户学习的榜样仿效的楷模。自然老王太太有得意的心得逢人便讲:“孩子出去吧在五七家子混不出个人模鬼样来就是在城里淘厕所也比在五七家子风光啊!闹市里要饭的乞丐都比乡下的财主高三分!”

    (批:这话一点不假)

    这话听在任何人的耳朵里都如针扎心般难受恨不能立马生双翅飞出五七家子。

    然而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或多或少地少不了一种即想走又有些留恋的感觉老一辈子人这种情结更强烈些毕竟生养在五七家子几十年了。

    年轻人的心已长了草想法更直接些出不了五七家子那是小子没能耐但万有个机会还是蹦达出去吧。哪里是最好的哪里才是应该奔去并安身的乐土。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这也无可厚非。好长一段时间这个话题成了五七家子人茶前饭后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