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王子。为了嫁给王子,这个女孩子想了一个恶毒的办法来陷害美人鱼公主她偷走了公主的孩子,并且把鲜血抹到了美人鱼公主的嘴上,说是她是恶魔转身,吃了自己的孩子。开始的时候王子并不相信,可是不管别人怎样陷害公主,公主却因为哑巴而不能辩解。时间长了,王子便开始怀疑公主了,当他们的第七个孩子依然不知所踪后,忍无可忍的王子决定烧死这个邪恶的女恶魔,也就是美人鱼公主。可是当火烧起的时候,七只黑色的天鹅却是飞到了火场上,把公主救到了森林里的一个茅屋中。那里面也住着一个女巫,但却是个善良的女巫。而这七只黑天鹅不是别人,正是公主丢掉的那七个孩子。""故事的结局:善良的女巫帮着公主和七个孩子战胜了那个狠毒的大臣女儿,孩子们赢得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可那个美人鱼公主呢?却因为目睹了王子和那个女人的婚礼,顶破了巫咒。她的爱情破灭了,同咒语中恶毒的誓言一样,变成了大海上的一串泡沫,永远的消失了。"九月初三的一天夜里,一张紫红色的书笺是转到了紫薇阁中。据来人交待:这张纸上所书的便是明后想出的考题。因为内容过长,便只偷转来一会儿,就要再送回去的。抄录记案这种事,自是贺秋涟的长项,很快的她就是将其间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清楚了。来人自是赶紧送考题送回了原位。可停纳下来的贺秋涟和宁骞却是有些懵懂了,这是什么样的试题?一则不着边际的哄小孩玩的故事。什么叫王国?而什么又是女巫和巫咒?更奇怪的是:到底什么玩艺儿叫做美人鱼?故事内的含意自是有的:提醒着君帝要警防内宫的斗争来破坏她们之间的感情。可是这样的东西,可以作为试题来考炼仕子吗?而这个明后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要怎样?不管如何,题目既然到手,又在次日确定那张书笺被封存进考档之后,宁贺二人便联手将信息送到了宫外,准备由亲信将其散布向仕群。可他们这边还不曾动手,诚嘉帝、不,明后却是又出奇招。她居然自行爆光,将这则故事的内容广贴到了闱场之外。消息一出,不经前来应试的各地举子们纷纷感到摸不着头脑,就连满朝的文武大臣也没一个明白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宁贺二人就更是理解不了这位明后娘娘的心思了。一切的悬念到了九月初九这日举子入闱后,仍然是一头雾水。原指望着考卷上面会写着关于这个故事要提问的一些具体问题。或典故,或来历,或广知等等。可考卷上面却是空空荡荡,一卷清白。三日闱场,一朝封卷。按照往例,考卷们由十一名考官轮渡审阅后,选出十名最优秀的文章呈于御架之前,由君帝亲定三甲。这是标准的程序!可这次呢?不只试题发生了变化,就连录取法也实在是与众不同。明后娘娘居然要求将三百一十四名举子的试卷全部抄录下来,贴展到闱场红墙之周,任京城之中所有人来参阅。当然,自有另外的一份会被送进考官监棚之内,按照往例来进行审阅。只是这次有了群众的-监督-,想要真正埋没哪些他们看不顺眼的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历来考杨之中,因为朋党学系耽误了多少莘莘学子?可这次呢?不再可能了。但是明后这般无厘头的主张中最妙的一招还不在于,考后的公开布题。最妙的一点就在于所谓的无题。光明神殿中,陆华浓一边是欣赏着叶诚嘉送来的这十名榜文,一边是赞叹的笑道:"你这个明后真是天下一绝的女子!她怎么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张无题的试卷,却将每个考子真正的性情与人心针刺得这般淋漓尽致。瞧瞧这十名甄选出的最好榜文,简直可以说是妙笔杰作。从那样一个虚幻的故事里:有的人看出了后宫争斗与前朝政事的利弊,并且加以分析透视,从如何避免到如何预防,直到最后如何的解决这样的忧患,逐一分析,面面俱到;有的人则看出了三人成虎,言祸之害危在社稷的道理。从御史言官的责任道义,到满朝文武的互相倾轧,直到君帝应有的该如何判真避假,辩明是非的方法与心态;当然,还有思路更加奇僻者,居然想到了邪教与武林之争。这两者皆是庙堂一直重视的避患。但究竟要如何在浑水之中分清邪正,如何以正治邪,如何改邪归正,以教化之功胜于武力之实;这三者文章中的者,皆是入仕为官的好料。读书,却不读死书。将书中教化之千秋故事,转化成为现实生活中慧眼识英的第三只神目,看得清才能做得明!兼之,因他们所重视的路线方向不同,亦可以让君帝和同聊们比较容易的先认清此人的做事方法,然后知人善任。当然,十篇文章中,还是有两篇不在政堂范畴之内的。一篇是以文章华美凄楚为征的长篇诗词,歌颂了这段动人神秘的爱情故事。词句缠绵婉转,哀丽感人。"佟霞认为此人不适合为官,虽然文才卓绝,却太过散落浪漫。给其元子的虚名即可!"民间诗人,任其流浪亦是对其的一种关爱。对于叶诚嘉的这个转述,陆华浓亦表示支持,但是最后这篇古怪的文章呢?这个怪人大许上辈子是条鱼,居然可以将海中鱼种分析得如此清楚,从种类到习性,再至如何饲养,对世人有何助益等等,一一例举,极其详细。"这个人,你的明后打算如何?"陆华浓笑得有些不怀好意。可兴致正佳的叶诚嘉并不曾在意她的揶揄,只是实话实说:"她打算留为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