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帮助其再就业,这项制度,在如今还没有出炉,这些下岗职工只能再次走进风雨,等待着阴沉的天空在一年后变得晴朗。
“你有没有问,杨波他也下岗了吗?”杨珍突然变得很关注。
易城一听杨波,忽然心里冒出了个念头,这位是母亲一方同祖亲戚的儿子,他的表哥,今天二十二三岁,上过高中,在这时候的新岩市已经算得上不错的了。
“是啊,那孩子也下岗了,没有过硬的关系,有学历也不行。”易通叹道,接着,他又说道:“不用担心,那孩子还年轻,想学什么也快,找工作倒不用愁。”
“大姑,姑夫!”一家人正说话的时候,门口传来一个人的声音。
说曹操曹操到,易城转头,只见他的表哥杨波掂着点礼品走了进来,一身干净的衣裤,显得整个人很有精神。
“小波,正说你呢,你就来了。”易通笑呵呵地站起来。
杨波把礼品放在一旁,笑道:“姑夫你们在说我什么坏话呢?”他和易城一家年纪差别都不算太大,所以和一家人都很熟稔,说话也不是那么拘谨。
坐下后,杨珍关心地问杨波道:“小波,听你姑夫说,你也下岗了?”
杨波黯然地点点头,说道:“你们走后没多久,厂里就开始裁员,我没路子也就被踢出来了。”
“那有没有找到新工作?”杨珍急忙询问。
“还没有,不好找啊。”杨波摇头。
“那你总闲着也不是办法啊。”杨珍说道。
杨波挠挠脑袋,说道:“我现在在家帮我爸干活,工作的事情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吧,现在外面都在裁人,去找都没人要。”
易城父母默然点头,几人对当下形式一阵唏嘘,听得易城大困,噔噔跑回小房间睡觉去了。
“爸,妈,我去杨波表哥家去了。”
周末来到,易城站到父母面前打起报告,现在的他还是恪守作为孩子的身份,去哪里都先要向父母大人通禀一声,免得他们担心。
“好,你去吧,记得带上书包,有什么不会的就问问他。”杨珍提醒道。
“知道了。”易城背起书包,不回头地喊道。
“这孩子,哎!”易通想说什么,最终没有开口。
杨珍问道:“怎么了?”
“我在想,小城以后应该怎么办啊?考上三中不是问题,可是再以后呢,三中是个什么地方,你我都知道,那里一般学生都不能上重点高中,也就是说不能考上好大学,但以后不考上好大学就不会有好生活。”易通担忧地说道。
“那不还远着吗?看不出来,你倒挺关心儿子的。”杨珍笑道。
“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关心?”
“小城头脑聪明,就是有些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现在成绩不好很正常,等以后长大了,说不定就能改过来,三中有重点班,虽然名额少,但也不是没有考上几个重点高中的,一中虽然好,但普通班人数太多,有钱有势的也多,小城进去没有什么好处,再说,只要他努力上进,以后上什么大学还不一定呢。”
杨珍比易通要乐观许多,恰恰是因为他对易城一直保持着信心,易城也慢慢因为母亲的疼爱和信任做出了转变。
易城表哥杨波家。
“表哥,你以前高中时候的成绩是不是不好啊?”易城看着旁边表哥杨波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籍在看,不禁问道。
“谁说的?我那时候可是学校前几名,要不是家里没钱,我早就上大学去了!”杨波一仰头,骄傲地说道,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最受不得别人的蔑视,更让他不爽的是,蔑视他的人还是他才十二岁的小表弟。
易城不相信地摇头,手指着杨波手里书上被划线的部分,笑着说道:“你那么牛,怎么连这些简单的词都不懂啊?”
杨波恼怒地瞪着他表弟易城,辩驳地说道:“这书可是商业书籍,上面都是经济专用名词,哪是那么容易懂的?我暂时看不懂很正常!你说简单,难道你能看得懂?”
杨波原本以为易城被自己又是商业,又是经济的一说,肯定好好写作业去了,他万没想到十二岁的小表弟居然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我虽然不能确切知道这些词的含义,但大概意思我是知道的。”
“那你说说看。”杨波只道表弟是不懂装懂,想听听他会怎样胡乱解释,只当是放松了,于是把书递到易城眼前。
易城轻笑接过,经济学他研究得很透,一些简单的名词岂能答不上来?书上被杨波划线的,尽是一些什么供给需求、边际成本之类西方舶来jing济学名词,其中还有很多英文缩写,后面根本没有任何解释,直接是对案例的分析,此书适合那些对经济学有所了解的人来读,但并不适合入门初学者,比如易城表哥杨波,他读此书完全就摸不着头脑。
易城把自己关于书上词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语言来说给杨波听,即使失去了一层专业的外衣,但就是这样也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