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山如此多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 附录二·明史辑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罪邓继曾、季本等,因事贬谪黄国用、刘秉鉴等,诸人得量移。世亦稍以此贤萼。然王守仁之起也,萼实荐之。已,衔其不附己,力齮龁。及守仁卒,极言丑诋,夺其世封,诸恤典皆不予。

    ……

    萼初锐意功名,勇任事,不恤物议,骤被摧抑,气为之慑,不敢复放恣。居位数月,屡引疾,帝辄优旨慰留。十年正月得请归,卒于家。赠太傅,谥文襄。

    萼所论奏,《帝王心学论》、《皇极论》、《易·复卦》、《礼·月令》及进《禹贡图》、《舆地图说》,皆有裨君德时政。性猜狠,好排异己,以故不为物论所容。始与璁相得欢甚,比同居政府,遂至相失。

    (按:王阳明不能入阁的原因是历任首辅都忌其功。杨一清也因为黄绾上疏的原因对王阳明心存芥蒂。所以桂萼才能够公开撕破脸,让王阳明身后凄凉。而桂萼与王阳明翻脸的原因是桂好大喜功,不恤士卒,希望以军事上的胜利巩固自己的权位。而王阳明坚持军事政治手段并用,以政治手段为主,攻心为上,更不愿轻启战事。从小说的发展来说,王动如果没有从中协调将是很奇怪的事。或者是王动先与桂萼翻脸才使桂萼对王阳明的攻击如此强烈?)

    《明史张璁桂萼方献夫传》

    方献夫,字叔贤,南海人。生而孤。弱冠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乞归养母,遂丁母忧。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郎。与主事王守仁论学,悦之,遂请为弟子。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

    嘉靖改元,夏还朝,道闻“大礼”议未定,草疏曰:“先王制礼,本缘人情。君子论事,当究名实。……伏乞宣示朝臣,复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别立庙祀之。夫然后合于人情,当乎名实,非唯得先王制礼之意,抑亦遂陛下纯孝之心矣。”

    疏具,见廷臣方抵排异议,惧不敢上,为桂萼所见,与席书疏并表上之。帝大喜,立下廷议。廷臣遂目献夫为奸邪,至不与往还。献夫乃杜门乞假,既不得请,则进《大礼》上下二论,其说益详。时已召张璁、桂萼于南京,至即用为翰林学士,而用献夫为侍讲学士。攻者四起,献夫亦力辞。帝卒用诸人议定“大礼”,由是荷帝眷与璁、萼埒。四年冬进少詹事。献夫终不自安,谢病归。

    六年召修《明伦大典》。……还朝未几,命署大理寺事,与璁、萼覆谳李福达狱。萼等议马录重辟,献夫力争得减死。其年九月拜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直经筵日讲。寻代萼为吏部左侍郎,复代为礼部尚书。《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

    献夫视璁、萼性宽平,遇事亦间有执持,不尽与附会。萼反陈洸狱,请尽逮问官叶应骢等,以献夫言多免逮。思恩、田州比岁乱,献夫请专任王守仁,……思、田既平,守仁议筑城建邑,萼痛诋之。献夫历陈其功状,筑城得毋止。……献夫以尼僧、道姑伤风化,请勒令改嫁,帝从之。又因霍韬言,尽汰僧道无牒、毁寺观私创者。……寻复代萼为吏部尚书。萼、璁罢政,诏吏部核两人私党。……献夫言外戚之封不当世及,历引汉、唐、宋事为证。帝善其言,下廷议,外戚遂永绝世封。

    ……

    当是时,帝方欲广耳目,周知百僚情伪,得献夫议不怿,报罢。……帝责令置对,停献夫俸一月,郎官倍之。献夫不自得,两疏引疾。帝即报允,然犹虚位以俟。

    十年秋有诏召还。献夫疏辞,……既而使命再至,云将别用,乃就道。明年五月至京,命以故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初,赐献夫银章曰“忠诚直谅”,令有事密封奏闻。献夫归,上之朝,至是复赐如故。吏部尚书王琼卒,命献夫掌之。……十月彗见东井。御史冯恩诋献夫凶奸肆巧辨,播弄威福,将不利于国家,故献夫掌吏部而彗见。帝怒,下之狱。献夫亦引疾乞休,优诏不允。

    献夫饰恬退名,连被劾,中恧。虽执大政,气厌厌不振。独帝欲杀张延龄,常力争。……献夫见帝恩威不测,居职二岁,三疏引疾。帝优诏许之,令乘传,予道里费。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国、少保,乃赠太保,谥文襄。

    (按:根据小说目前的发展,方献夫马上就要辞官回家了。王动在朝中的奥援少了一个。方献夫多次请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嘉靖恩威难测,对官员猜忌之心过强。这和小说中的描写是一致的。另外,嘉靖灭佛、抑外戚主要出自方献夫的手笔)

    《明史佞幸传》

    邵元节,贵谿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也。……世宗嗣位,惑内侍崔文等言,好鬼神事,日事斋醮。谏官屡以为言,不纳。嘉靖三年,徵元节入京,见于便殿,大加宠信,俾居显灵宫,专司祷祀。雨雪愆期,祷有验,封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锡金、玉、银、象牙印各一。

    六年乞还山,诏许驰传。未几,趋朝。有事南郊,命分献风云雷雨坛。预宴奉天殿,班二品。赠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并赠文泰真人,赐元节紫衣玉带。给事中高金论之,帝下金诏狱。敕建真人府于城西,以其孙启南为太常丞,曾孙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