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少数几个家族首领这种别出新裁,立刻引发了大竞争,其中。列国将领抱着“打仗我们不行。唱歌你晋国人不行”的心思,诚心想在这场文艺比赛上压到晋国,在创造新节目的时候力争推陈出新。结果,春秋末的歌舞艺术水平,到是因为这场罕见的文艺大交流,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过了几天,东郭离带着庞大的商队姗姗来迟,他见到赵武,劈头告诉了赵武一件令人喜出望外的事情。
“井么?秦国要跟我们单独媾和?”
“是的,秦国的公子缄已经抵达新田城。叔向根据国君的授权。已经开始与公子缄商谈
东郭离垂着手,回答:“商议过程中倒是发生了一点小事”
据说,在前线晋国取得大胜的情况下,秦景公开始恐慌了,况且他现在把目光转向了巴蜀,秦国的军力为此向巴蜀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招惹晋国这种庞然大物,显然是不理智的。考虑到秦国早先迫于与楚国的盟约,曾与楚国联合进攻宋国。虽然秦军没敢在战场上露脸。打了一次酱油就跑路了,但晋国人出名的小心眼,从不肯放过与自己作对的人,于是,秦景公派自己的亲弟弟伯车(公子碱)来晋国,要求与晋国缔结盟约。这其实是公子缄第三次来晋国了。前一次是来送嫁,因为秦军出现在宋国战场上,所以叔向拒绝接受秦国使臣递交的公子缄身份证明,他用这个态度向秦国表明,此时此刻。公子缄入境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然,叔向拒绝的理由也冠冕堂皇,他说的是:晋国执政出战了。国内没有相称的大臣,接待如此高规格的秦国公子,所以拒绝承认秦国公子曾经抵达晋国。
公子缄无奈,只好“不被承认”的离开了晋国。过不了多久,他又随同秦颂的商队入境,企图凭借秦颂与赵氏的商业关系,先与晋国的执政进行沟通。可惜赵武依旧在战斗,智娇娇对秦国的赢氏宗姓不感兴趣,在征询了叔向的意见后,她直接将公子缄捆了,“不予承认。的递解耸子缄出境。
第三回,公子缄终于聪明,他承认晋国“伯主(霸主)”的地位,在介绍自己身份信函当中,谦恭的称呼自己为“夫君西部牧守、外臣、秦国公子缄”求见国君。
公子缄这段称呼是有讲究的,“夫君”指的是周天王。
在春秋时代,很少有人称周天王为周天子,因为“子”在春秋时代只是一个平常的尊称,就如同现在的“先生。称呼一样。这种称呼仅是认可对方贵族身份,承认对方身份尊如赵武子、晏子、墨子、孔子等。
在当时,天下只有两个王,一个是周天王,另一个是楚王,所以“王。的称号是最尊贵的,是独一儿一凶六而到了战国时代,连个村长都敢称王王”众个烂大街,一块砖头丢出去,能砸中九咋。“王。”剩下的那个,还正打算称王。于是,后来的人不得不按自己所处的时代特色,将周天王单独列出来,称呼他为“周天子
春秋时,周天子还有另一个称呼。称之为“夫君”。这个“大君。的称呼,等同于后来西方的“大公爵。一样,它的意思导中文的“皇帝。是相同的,甚至它们的来源都相同,都出自闪族的文字一哟小或者哼。
秦国国君曾经是一个牧马人,周天王封自己这位牧马人在西方牧马。这就是西“侯”它的意思是守卫边境,保障周王国西部边境的安宁。所以秦国国君自称“牧守西方”一这也是后来“牧守州牧。一词的来源。
秦国递交的外交公文里,谦卑的承认周天王天下共主的身份同时承认平国国君“伯”的身份,而“伯”这个词除了意味着伯爵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诸侯之伯。在春秋的简单词汇里,它是管家的意思。所以,“伯爵。最原始的意思就是诸贵族之首,替国王管理各个封领的“贵族大管家”。
后来,“伯”这个词因为发音的不同,演化成了“霸”意思是天下霸主。
而“伯”之所以演化成“霸”。也是因为“伯”这个词也迅速像“王。这个称号一样,被弱化成一个烂大街的词。为了与烂大街的“伯”有所区别,所以,春秋人特地把“贵族管家”的称呼单独拿出来。称之为“霸”。
秦国人一直很羡慕楚国称王,而秦国也是继楚王之后,中国第二介。称王的大国,“王”这个词被弱化,并成为烂大街的词之一,是从秦国首先开始的,但这次秦国肯承认周天王“王”的身份,承认晋国“贵族管家(霸)”的资格”那么接下来,周国一位王的普通封君的弟弟,也无需“贵族管家的大管家”即霸主国执政,出面接待,换个普通人,换个霸主国的大夫出面,已经给予秦国封君的弟弟相应待遇了。
秦国这份外交使函符合所有的春秋惯例,符合春秋时代应有的贵族礼仪,连孔夫子后来都称赞秦国的这份外交使函“礼也”对于这份符合春秋公文标准的外交函,叔向不能置之不理,虽然因为本国执政出战在外,无法给出具体操作程序,但叔向请示国君之后,便开始按标准的程序迎接公子缄。
晋国上下对此次议和活动非常重视。为了确保顺利,叔向特意派人召来“行人(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