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灵鸡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六 克服障碍(之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一阵破坏与混乱之中,有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而触目所见,却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

    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面对看起来是如此绝望的瓦砾堆,父亲的脑中仍记着他对儿子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想儿子每天早上上学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瓦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

    当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悲伤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心头纷乱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有些好意的家长试着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他们全死了!”“无济于事的”,“回家了!”“算了吧!”“面对现实,你无能为力的”,“你这样做只会使事情更糟”,面对这种劝告,这位父亲只是一一回答他们:“你们要帮助我吗?”然后依然继续进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砾地寻找他的儿子。

    不久,消防队队长出现了,也试着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火灾频传,处处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快点回家吧!”而父亲却仍然回答着:“你们要帮助我吗?”

    警察也赶到现场,对着父亲说:“你既生气又心乱,这该结束了,你正在危害他人,回家吧!我们会处理一切的。”这位父亲依旧回答:“你们要帮助我吗?”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帮助他。

    只为了要知道亲爱的儿子是生是死,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续了38小时之后,父亲推开了块大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他听到了回音“爸爸吗?是我,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说,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时,他们也获救了。你答应过我的。‘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你做到了,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父亲问。

    “我们有33个,其中只有14个活着。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让其他小朋友走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你会接我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都会在我身边!”

    (马克·汉森)

    再一次

    若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所有的人,那岂不是一种真正的伟大吗?

    ——池田大作

    英国19世纪的某本小说曾描写过以下的一个场景:在威尔斯某个小镇,每年一到圣诞夜,镇上所有的居民便会聚集到教堂祷告。这项传统已经沿袭近500年了,午夜到来前,他们会点起蜡烛,唱着圣歌和赞美诗,然后沿着一条乡间小径,走到几里外的一栋破旧小石屋。他们接着在屋里摆起马槽,模仿当年耶稣诞生的情景,然后众人怀着虔诚的心情,跪下祈祷。他们和谐的歌声温暖了12月凛冽的寒风,只要是能走路的人,都不会错过这场神圣的典礼。

    镇上的居民都相信,只要他们在圣诞夜满怀信心地祈祷,那么在午夜来临的那一刻,耶稣基督会在他们眼前复活。500年来,他们世世代代到这小石屋里祈祷,但每一年他们都失望而归。

    书中的主角被问道:“你真地相信,耶稣基督会再次在我们镇上现身吗?”

    他摇了摇头说:“我不相信。”

    “那你何必每年都去小石屋呢?”

    “阿,”他笑着回答:“万一耶稣真地复活,而我没亲眼目睹,那我不是会遗憾终身?”

    也许这个主角的信心不那么坚定,但他毕竟仍抱着一线希望,正如新约圣经上所说的,只要我们心中有像芥菜种般微小的信心,就有机会敲开天国之门。同样的,当我们面对调皮捣蛋的小孩,惹是生非的少年,酗酒闹事的亲人,性格乖张的同事,整日愁眉苦脸的朋友……,我们也必须像书中主角一样怀抱着那一点最后的信心。告诉自己:“试一次,也许下一次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我们会接触到一些他人认为无可救药的人,也许我们会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判定他们不可能有任何改变或长进。如果我们能存着一丝希望,或许就能扭转乾坤,获得可观的成果,让值得被拉一把的人有再一次的机会。所以,我的朋友,请别放弃,再试一次吧!

    (哈诺·麦卡锡)

    多和成功者接触

    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儿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其实许多人都有潜力成为奥运金牌得主,只是他们未曾尝试过。在我赢得撑竿跳冠军的那年,我估计过至少有500万人能打败我。体力比我好、个头比我大、速度比我快的大有人在,只是他们从没试着拿起竿子,加快速度往前冲,然后用力一撑,翻过横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