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调教初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60章 舌战胜大儒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魔掌。

    原本,后世的广大群众们都是被某个恶意地、喜好断章取义地所谓儒学大师给耍了,《论语宪问》里的真实意思是这样地:有一天,有个鼻青脸肿的青年人连滚带爬地窜进了孔老二家的后院,遇上了正在晒太阳打瞌睡的孔老二,孔老二被自己弟子的狼狈样给吓了一跳,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这位弟子很是洋洋得意地道:“师尊,刚才有人打我了,可是我并没有还手,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教养,用我的品德与羞死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您说弟子以德报怨之举做得对不?”

    孔老二给气的皆时就七窍生烟,直接挽起袖子就把这个弟子痛打了一顿,一面打,一面骂:“老夫让你以德报怨,来,老夫瞧你拿啥来回报为师,你不是说要以德报怨吗?报啊,为师看你咋报……”直接揍人揍到一身臭汗,神请气爽为止,孔老二满意她收了手,清清嗓子,很是正人君子地板起了一副师长的脸孔道:“那我问你,你拿什么来报德?少给为师放屁!你分明就是打不过别人,来我跟前狡辩。告诉你,给为师好好听着,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打不过,就拿起板砖飞他,打闷棍要石灰都成,就是少给我说什么以德报怨的屁话!不然,为师见你一次打一次!明白吗?!”

    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后世人民群众所认知的那个温婉贤良的受气包形象。

    所以。我对于天竺地外国体系宗教的反感就由此而来。而孔老二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子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地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地 “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割,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朕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地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根性,而东方人地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不知道躺在棺材里的孔老二是不是会气的三尸神暴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汉代虽然独尊儒学,但是他们理解先贤,结合实际,不曲解,不像后世的朝代自傲得近子自卑。那时代地大汉就像是一头丛林之王,凛然不可侵犯。而唐代,各族大融合的大时代,这时候,儒家文化对于华夏民族地影响正是降到了最低的时候,同样,大唐骨子里的野性就像一头四处挑衅的恶虎,比之汉时还要凶残。这个时代的华夏民族骨子里头的血性依旧没有消亡。直到了数百年后……呸!想起来就觉得恶心,恨不得打残那些个曲解先贤典故的小白们。眼前就有俩个。

    整句话全读出来之后意思,再加上本公子添油加醋的一番解释之后,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活跃了起来,至于一干老兵痞乐得者笑话,李叔叔也一个劲她理个胡须,很是悠然自得地模样,看来,我的解释很合李叔叔的胃口。

    这下好了,俩位儒学吊人实在尴尬,站在那呆楞楞地,吭哧半天放不出个屁来,最终的结果,以孔颖达和长孔阴人的完败而告终,本公子很是谦虚地谢过了二位失败者的精彩指教。

    “陛下,老臣仍然认为房大人朝堂之上的无礼举动应该按律治罪!”孔老头恼羞成怒之下,揪着我刚才犯的小错误不放。

    “孔老卿家,房小聊家年纪尚小,偶有冒犯之举,也不是甚子大事,不过……”李叔叔和颜悦色地哄着孔老头,然后扭脸朝我很严肃的咳嗽了两声:“若有再把,必按律责罚,你可知错?!”

    李叔叔这是在给我打掩护,赶紧向孔老头赔礼道歉,一口一个老大人的喊得甜实得紧,听得孔老头没法子跟咱一小年经生气,有了数声,方悻悻然地退回了榻位上蹲坐起。

    至于长孙阴人,已经恢复了他一惯潇洒的风格,朝我拱了拱手,一脸总祥之容:“呵呵,遗爱贤侄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实乃年轻一辈之楷模也,老夫的那几个犬子多有不及也。“

    赶紧回礼,对待这位朝堂势力强大的长孙大大,咱可不能掉以轻心,谁知道他个啥时候在咱身后来上一刀子,干笑了两声作答:“岂敢,下官可不敢当博览二字,不过是偶有涉猎,若非是我父亲大人每日勤恳督促,怕是下官现下也不过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罢了,哪里能站在这里向诸位长辈请教。”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施施然的回到了掇位之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