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虽然华盛顿在遭到了大西洋舰队的打击之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但是怎么说,这里也是美国首都,而是美国中心,而占领首都的象征意义是很重要的,这自然应该由付出更多代价,而且是战场主力的军队来完成,而不是由余彬这支辅助部队来抢功的!当然,余彬并不知道,他要真是占领了华盛顿的话,那么还给魏明涛减去了不少的麻烦,而正是他没有让部队进军华盛顿,后来反而搞得第2集团军群司令王进龙丢掉了司令官的位置,而且魏明涛也弄得一头的虽然王进龙并没有把他丢掉第:集团军群司令的事“与余彬联系起来,但是毫无疑问的,当时余彬在战场上确实抢了很多原本属于第2集团军群的战功。而以王进龙的性格,这个仇他是不会忘记的,当然,以王进龙的手段,他也不会立即把这点表现出来,也许正是这样的人更为可怕吧!
余彬指挥部队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作战行动相当顺利,而且也很成功,仅仅十二万地面部队就征服了美国1/6的地区,还消灭了超过自己兵力十倍的敌人,并且控制了美国人口最密集,工业最集中,最为繁荣的地区(虽然现在已经说不上繁荣这一点了,但是不可否认的,在战前还是战后,这里都是美国最繁荣的地区)。就凭这些成就,余彬也算得上是最有成就的将领了,虽然他仍然是战区参谋长,但是谁也不否认他的地位,虽然在成就上,他比不上魏明涛,但是余彬在自己的位置上确实干得非常的漂亮!
这次战役之后,余彬也很快拿到了他下一个军衔,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军衔一一陆军大将。虽然,他当时没有被评为元帅(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余彬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的时间确实不算长,即使从战绩上来看,他并不比当时大部分的元帅差,但是他因为在总参谋部有太长的任职时间,而这段时期他是生活在孔辉金的阴影下的,而在俄罗斯战场上,他又是活在魏明涛的阴影下的,只有加拿大这边的战斗是他单独指挥的,而这绝对不可能成为让他登上元帅宝座的基础),但是他能够成为大将,也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因为在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一共就在战争时期晋升了十个元帅,二十名大将!
当然,关于余彬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成为元帅的问题在后来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支持的一方认为余彬在总参谋部的工作也是魏明涛在前面获得胜利的一大基础,当时,如果没有余彬的支持,魏明涛是不可能在前线获得那么多的胜利的!而反对一派则认为,当时的所有元帅都是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而一个主要在后方任职的人怎么能够被评定为元帅呢?根据笔者分析,当时余彬为成为元帅对他来说反而是有利的,因为这给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让他不显得那么的惹眼,这一点从后来余彬的发展上来看是肯定的!而当时政府没有给他元帅军衔,恐怕也是考虑到了余彬在总参谋部工作时所赚到的政治资本,而害怕他在成为元帅之后对国家与政府产生威胁吧!
不管怎么说,这次的战役进攻行动是余彬在战场上的登峰之作,在此之前,他虽然也指挥过几次漂亮的战斗,但是从规模,范围,时间以及影响上来看,不管是太华战役,还是哈密尔顿战役,这只算得上是小规模战役,起到的也仅仅是战术与战役上的作用,达到的目的都是非常有限的。而这次,余彬指挥军队进军美国东北部地区,而且一举攻占了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其到的就不仅仅是战役上的作用了!如果没有余彬他们这边的行动,那么战胜美国的时间恐怕还要延迟一个月以上,而且会让魏明涛在最后不得不多打一次进攻行动。这个代价虽然是小的,而最重要的是,当余彬的军队占领了美国东北部地区之后,美国政府就只能够龟缩在佛罗里达了,而这为最终迫使美国总统宣布投降起到了相当关键的左右!
也有人认为余彬这是趁火打劫的行动,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确实有点这个味道,但是放别的人在这个位置上,恐怕就算是想趁火打劫,也不会做得这么漂亮吧?这也是种本事,至少证明了余彬的战略眼光,以及他对战场局势的判断!
战争本身就是这么回事,在魏明涛的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战斗的时候,余彬却轻而易举的获得了他的胜利,而且这个胜利来得很快,当时第2集团军群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发现他们的进攻路线被余彬给封死了!
可以说,余彬在这次战役进攻中表现出了其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官的出色能力,以往的小战役还不足以让别人发现这一点,而他在加拿大的那些行政举动更不可能证明这一点,一个军人的能力也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够得到体现,而他抓住最后的机会表现了自己。对于一直低调的余彬来说,这也是他非常难得的表现自己大局观以及长远眼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