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战场上,战斗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后方的情况也在迅速的变化之中。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努力,中国国内重点灾区的救灾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地区需要投入更多的救灾力量。同样的,从灾区废墟中清理出来的城市也需要重新建设!当时,中国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几乎都遭到了灭顶之灾,而这些城市是不可能放弃的,特别是重点港口与造船工业中心城市是不可能放弃的,而要重新建设这些城市,需要投入的力量将比救灾工作投入的力量超出许多许多了!
中国政府在救灾工作上的投入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在战场上的投入,从国家职能来看,救灾工作的重要性也远远的超过了战争的重要性。比如,当时中国军事力量总编制是2189万人(包括了内务部队,武装警察部队以及警察部队),而实际投入前线战场的作战部队,以及支援部队的人数只有800万左右,而在海外地区驻防以及协助其他国家救灾的部队只有250万左右,而另外的1130万武装部队全部投入到了国内救灾工作中去!当然,这仍然只是救灾力量的一小部分,当时很多还没有正式编入军队的民兵,正在接受训练的新征召的部队也全都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去。整个救灾工作中,中国在3个多月时间内动员可至少5000万的人力!而当时,中国工业生产中的工人数量也不过才8500万左右而已!
政府投入的不仅仅是人力,在财力方面,当时中国向作战地区投入的物资只有国内救灾消耗物资的1/10不到。为此,中国动用了几乎所有的战略储备资源,而当时国内储备的粮食是无法满足救灾工作需要的,因此中国还从一些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的同盟国那里进口了大量的粮食!而在国内的物资生产方面,原先的重点是保证战争的需要,即将武器装备,弹药,以及军队所需要的作战物资放到了最优先的位置上,而在灾难发生之后,中国迅速的调整了工业生产结构,将救灾中最需要的药品,食品,衣服棉被等等生活物资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去,为此,很多军工厂不得不停工,或者是减少产量,而以此满足日用品生产的需要!而在救灾工作之后的国内重建工作中,政府又将重建工作最需要的钢材,新型复合材料,水泥,电能以及化工原料的生产排在了最前列,从而满足国内重建工作的需要!
从这些方面其实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从全球大地震之后,中国政府的重点其实已经放到国内来了,虽然中国军队在战场上仍然在继续保持着胜利的势头,并且一步步的向美国本土逼近,但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时期内,国内的救灾工作已经是第一战场了,而对美国的战争已经变成了次要的问题!而这些其实都已经决定了,在前线战场上,军人的表现将决定一切,特别是优秀将领的指挥将决定一切,怎么在兵力不算充足,而物资补给更显乏的情况下保持进攻的势头,并且获得胜利,那么指挥环节上所做出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军队本身在战场上做出的贡献!
当然,影响到中国政府的还有一件事情,即日本地区的迅速变化,而这些,虽然从来没有在战时的任何一份报纸杂志,乃至新闻中出现过,但是毫无疑问的,中国领导人都发现,日本列岛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这是卫星图象拍摄到的最新的照片,与24小时前相比,富士山又下沉了至少2。5米,如果以这个速度推算的话,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日本就将从海面上消失了!另外,这是我们遥感测算出的日本列岛的面积,与3个月前相比,已经缩小了至少15%,大量沿海平原地区已经沉入了海底,而且从多组对比数据来看,日本列岛下沉的速度还在加快!当然,这只是一些外部搜集到的数据,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由我们的科学家来解释!”
在听取军情局局长的情况简介时,柯敏明的神色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仍然如同以往听取报告的时候一样,即看不出喜悦,也看不出愤怒,就如同是在听取一件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新闻一样。
房敬恩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到这里来当着这么多的高级官员与将领给元首做汇报了,当然他也熟悉了元首的那种表情,所以当轮到他的时候,他没有一丝的紧张感。“开始的那些情况,都只是外在的表现,当然,通过很多外在的表现,我们就能够掌握事物的内因,只不过,这些外在的表现并不完全!”
房敬恩让秘书换上了他带来的一组图片,很快屏幕上就显示出了这些图片。“这是我们的海洋测量船用声纳探测到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情况,是4个小时前才拍摄的,这是声纳组合图,有点不那么容易理解,现在我换上经过电脑处理的图片。这就很清楚了,整个马里亚纳海沟已经在3个月之内向北延伸了足足1200公里,现在距离日本房总半岛只有不足150公里了!而房总半岛就是日本关东平原上的延伸部位,图片上用红色圆圈标了出来。而这些,其实只是我们能够探测到的海底地表的图片,我们将在最近几天之内派遣一艘深海探测器过去,如果能够深入到海底,那么我们就有办法探测到更深称的地下活动了。当然,在更直接的探测行动没有得出结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