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部分增援来的美军都留在了墨西哥,并且开始在墨西哥南部修建防线,而这就是著名的“布雷德利”防线。
虽然战争已经多次证明,固定的防线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没有丝毫用处的,即使是再严密的防线都存在着巨大的漏洞,而且在现代化战争中,前线与后方的分界已经非常模糊了,仅仅依靠前线的防线是根本无法保证安全的。当然,俄罗斯的战争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俄罗斯为了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曾经修建了不下十条坚固的防线,但是结果却都被中国军队轻松的撕破了,而结果不但让俄罗斯遭了灭顶之灾,而且还在这些防线上搭上了数百万的精锐部队!反之,如果不修建这些防线的话,将这些军队投入到机动防御作战中去,即使俄罗斯最终无法避免被击败的结局,但是他们也至少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吧!
其实,美国的将军也知道这一点,欧洲战场上的战斗就已经说明了问题,美军在欧洲地区修建的防线几乎没有在防御中发挥任何的作用,反而成为了自己军队的葬身之地。而且,就是魏明涛在欧洲击溃了美军的野心,也是魏明涛轻松的撕破了他们在欧洲建立的防线,这次面对同一个对手的时候,任何美国将军都清楚,单纯的防线是无法挡住魏明涛的步伐的!但是,防线无用论也有一定的条件,至少在地形方面是有所限制的,这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地方都不适合建立防线,而墨西哥的地理条件就决定了,在这里修建防线的价值要比运动防御更高!
除了东部的滨海平原,以及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是沿海的低地平原之外,整个墨西哥几乎都处于高原之上,这是墨西哥地理的一大特点。而墨西哥高原一直延伸到了特万特佩克地峡的西面,而在地峡的东面是中美洲高原的延伸部。也就是说,墨西哥几乎全都是高原地型,而且以山地为主!
这种地理条件其实已经决定了很多正规部队在墨西哥境内是无法发挥出完全的战斗力,甚至无法进行有效的战斗,比如,当时中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几乎就无法在这种地理条件下有效的行动,而海军陆战队甚至很难以在这种条件下行动!更严重的是,大部分中国军队的装备其实是难以适应高原地区的恶劣条件的。而当时中国虽然有独立的山地高原部队,但是其规模很小,无法独立承担起所有的作战任务!
这一条件,其实就决定了美军在墨西哥沿特万特佩克地峡建立防线的有效性了,依靠地型,并且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修建防线,这是不二的原则,而只要能够将中国军队挡在墨西哥高原之外,那么中国军队要想北上就非常困难了!
为了防御中国轻型部队的纵深突击,美军这次建设的不是一条简单的防线,准确的说,应该是防区。整个防区包括了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州,塔瓦斯科州,韦拉克鲁斯州,瓦哈卡州,以及雷罗州的一部分,其防区的纵深甚至到达了墨西哥城的外面!而为了减少防御压力,而且缩小防御的面积,美军放弃了不利于防守的尤卡坦半岛!
这一防区包括了整个墨西哥城南部的地区,其面积之大,甚至超过了法国的国土面积,而美军为了支撑起这一防区,在该地区部署了至少150万地面部队,利用近30座机场部署了5支战术航空队,并且还配备了大量的工程部队,以随时保证修复防区!
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投入,而且美国还一直在向该防区增兵。虽然只有短短4个多月的建设时间,但是美军数万工程兵,在更多的墨西哥工程部队,以及民间施工队伍的帮助下,已经在中国军队赶到之前完成了防区南部地区的建设工作,这已经足以让中国军队停止前进了。当然,在整个防区的建设工作没有完成之前,这里仍然是很危险的,但是美墨工程部队一直在紧张的施工,他们只能尽量抢在中国军队发动新一轮进攻之前完善防区的建设工作了!
魏明涛也很清楚这一点,虽然他从来没有把任何防线放在眼里,但是在经过了仔细的研究之后,他发现这次美军的防线非同一般了。其防区的深度已经超过了任何轻型部队的突击距离,甚至超过了绝大部分远程火炮的打击距离!当然,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的战机还是能够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但是从根本上讲,如果没有地面部队的配合,仅靠轰炸是不可能击溃美军的防御的!再从阵地部署上来看,这次美军全方位的考虑到了轻型突击部队的威胁,所以其应付轻型突击部队打击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仅仅依靠之前的战术是不可能突破这道防线了,而要动用地面装甲部队的话,那么其难度也不会降低很多,因为在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中地面装甲部队的作战效能将非常低,甚至很多时候还比不上步兵部队!
美军的防线越修越坚固,但是魏明涛却没有让部队继续进攻,在面对这么强大的防线时,任何冒险进攻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等一下,一是让部队恢复精力,而是先探明美军的防御方式,反正,不能急着进攻!
当然,魏明涛没有让42军这类还精力充沛的部队歇息下来,尤卡坦半岛上的防御几乎等于零,那么就先控制这一地区,为下一步进攻建立更广泛的支援系统,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