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说服了参谋部的军官之后,魏明涛就让他们去着手制订强度巴拿马运河的战斗计划了。虽然,很多海军参谋军官反对他的这一意见,但是魏明涛仍然相信了他们,毕竟,在魏明涛看来,这些军官是知道自己的职责的,在司令官做出了决定之后,他们都应该无条件的服从!
此时,战场上的情况基本上稳定了下来。42军在南面的防线已经稳定了,而且新运送过去的海军陆战队27师(同样是轻型突击部队)替换了42军,而负责向东突击的43军一路过关斩将,没有给美军任何喘息的机会。被围困的十多万美军出了跳下大海,游到他们控制的战区去之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撤退路线了。而43军军长也发来战报,保证在一周之内完成对美军的歼灭任务!魏明涛一下子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了,当然,空闲下来的时候,他也有时间来处理一下自己私人的事情!
每个中国将军都有一个经过了严格加密的电子信箱,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各部队的指挥官联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将军们能够随时都收到最新的保密信息,而不需要通过参谋部转达,毕竟,参谋部人多手杂,很多秘密文件是不能让普通的参谋军官知道的!
当魏明涛开始清理自己的电子信箱的时候,才发现余彬给自己寄来了很多邮件,当然,其中有一些纯粹就是问候的信件,但是,其中却有两封信件很重要!
第一封信件的内容是关于莫怀聪的处理结果,这让魏明涛松了口气,至少,主席与总参谋长向他保证的那些事情都已经兑现了。在李进东被平调到了中东战区去担任司令官之后,全国的民怨都集中在了莫怀聪的身上,虽然审判最终有了结果,但是柯敏明却用元首特赦令赦免了莫怀聪,并且把他调到了大西洋舰队去担任代理司令官#轰然,表面上看起来,莫怀聪被鞭了两级,由战区司令官降为了舰队司令官,但是知道实情的人都很清楚,这其实是给了莫怀聪另外一个机会,而且这个大西洋舰队司令官的地位一点都不比任何一个战区司令官的地位低!
中国已经确定了要在大西洋方向上发动进攻,以此控制大西洋的制海权,并且最终完成对美国本土的包围行动。当然,要想夺取大西洋,特别是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美国大西洋舰队经过了两年多的扩充之后,其实力已经不可小看了,光是航母编队就增加到了22支,这甚至超过了战争第一年中美国海军的总实力!当然,中国海军也不是吃素的,当时中国海军的实力远远的超过了美国海军,光是太平洋舰队有拥有25支航母编队(这把部署在日本附近的本土舰队计算在了一起),另外,在印度洋上中国还有5支航母编队(主要负责在红海地区阻止美海军进入印度洋),大西洋舰队的航母编队则有12支。所以,从整体实力上来看,中国海军是美国海军的两倍。即使,中国海军需要在更广泛的海域内作战,但是可以集结到大西洋方向上的海军力量也不会比美国方面差,至少不会差得太离谱!
当然,中国海军最大的优势还是人员素质。虽然中美海军之间最激烈的战斗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大部分中国海军的官兵,特别是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当时,中国军队中排名前100位的王牌飞行员中,海军航空兵就占了4成左右!这足以说明当时中国海军官兵的素质有多高了。相反,美国海军因为迅速的扩充,需要大量的人员,而在战前,美国海军的人员培训机制虽然完善,但是规模并不大(这主要是美国在军费预算方面必须要考虑到效益问题,所以在这种后备力量的建设方面都没有太大的投入,这算得上是美军失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吧),所以在培养人才的速度方面根本就无法满足海军舰队扩充的需要。结果就是,很多新的海军官兵根本就没有完成必要的训练工作,就被安排到了舰队里去。虽然,通过实际的操作,也能够让他们学到足够的战斗知识,但是在缺乏作战经验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即使庞大,也不可能发挥出多大的力量来!
而就在魏明涛还在指挥部队部队进行登陆作战的时候,总参谋部已经下令,让海军司令部将数支舰队向大西洋方向集中。换句话说,随着大西洋舰队实力的增强,平静了数年的大西洋就要爆发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战斗了。而担任这次作战行动指挥任务的就是莫怀聪。这让魏明讨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莫怀聪是那种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的人,他在有了这次机会之后,肯定将证明自己的能力,那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而余彬的另外一封重要的信件中,就详细的说明了这次向大西洋方向上增援的海军舰队的数量,这更加增强了魏明涛的危机意识,因为莫怀聪已经得到了足以他翻身的力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海军能够在大西洋上获得胜利的话,那么战争必然会以更快的速度结束,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魏明涛觉得自己的心情很矛盾,当他翻到电子信箱的最后一页时,看到了一封由莫怀聪发来的信件,而当他看完了这封信的内容之后,心情就更加矛盾了。
从根本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