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部队,在美军中又本称为骑兵部队,甚至美军将执行侦察任务的步兵战车都称为骑兵战车。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现代化战争中的装甲部队,其实就是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对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一种主力军种!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骑兵的主要任务有两样,一是侦察,二是对敌军阵地进行突击!而相同的,现代化战争中,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也是这两样。侦察部队的主力是装甲侦察车,而一般都是由普通的步兵战车,或者骑兵战车充当这一角色的。而其在战场上的突击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几乎任何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中,装甲部队都是主力,是突击部队的先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装甲部队的这一作用非常突出的表现了出来。而即使是到了22世纪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虽然装甲兵的装备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新式坦克,装甲战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装甲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但是毫无疑问的,在突击作战中,装甲部队的重要性一点都没有降低,仍然是各国进攻部队中的主力。即使是低空突击部队已经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大规模地面战斗中,仍然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取代装甲部队的重要地位!
第一次冷战后期,到21世纪初期,因为反装甲技术(特别是动能穿甲弹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甚至出现了坦克无用论,认为坦克已经是过时了的装备,是一种无谓的消耗品,根本就无法适应未来的战争了。但是,多次局部战争证明,在战场上,坦克的地位仍然是别的任何一种武器所无法取代的!
战争的核心思想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往往,保存自己的重要性比消灭敌人还要重要,因为只有保存了自己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消灭敌人,而且即使无法消灭敌人,只要保存有足够的力量,这仍然能够迫使对手放弃进攻的想法!而这两个极端其实就是攻防上的问题了,而毫无疑问的,在陆战场上,坦克是将攻防这两大因素最完美的结合起来的武器装备,而其他任何的物资装备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这就是坦克的重要性,即能够最好的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坦克无用论是站不住脚的。20吨以上的坦克提出了生存疑问,因为这些坦克几乎无法通过快速空运送到战场上去,只能够通过缓慢的海运。而当时出现的大量轻型战车却能够通过空运迅速的到达战场!因此,美军甚至取消了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其他重量在40吨以上的装甲装备,比如“十字军”火炮也被取消了,原因就是这些重装备无法空运,其战略机动能力非常糟糕),同时减少了坦克部队的编制规模。但是,伊拉克战争证明了美军的这一转型的错误性。即使这只是一场地强度的战争,美军对付的只是那些只有rpg火箭筒,ak步枪,以及不多的反坦克导弹,大量使用路边炸弹的伊拉克游击队,但是毫无疑问的,美军所倡导的轻型装甲部队在这种低强度的战争中都难以生存,而只有那些有着厚实装甲的m1主战坦克才能够有效的对付伊拉克的游击队!很显然,在低强度的战争中轻型装甲部队都难以生存,那么在高强度的大规模战争中,这些皮薄肉嫩的轻型装甲战车还有生存能力吗?
其实,给坦克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并不是美军在战场上吃到的苦头,以及由此给各国军事家带来的反思,而是新技术的出现!在反装甲技术达到了顶峰时,随着材料技术,以及各种新式装甲的出现,装甲技术逐步追了上来,最终与反装甲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而这才最终解决了坦克的重量与战斗力这对天生的矛盾!
在采用老实装甲的情况下,坦克要想获得足够的生存能力(至少不被对手的坦克炮所发射的动能穿甲弹击穿),那就必须要有上千毫米的等效装甲,而这就必然导致坦克的重量超过50吨,甚至有的坦克重量已经接近了70吨!而这一重量不但是各国的运输机所无法容忍的,很多交通设施,比如全世界的大多数桥梁都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重量!因此,在新的装甲技术出现之前,坦克的重量成为了限制坦克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
要想通过以往的办法,即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御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行的!当时,美国与欧洲的部分国家做过实验,如果要想抵挡住140毫米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或者新出现的电磁炮的打击,那么坦克的装甲等效厚度要达到2米!而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按照这一理论,即使只加强坦克正面装甲的强度,那么坦克的重量都有可能突破80吨,达到一个根本就无法接受的地步!
但是,到了21世纪30年代,各种新式装甲材料,以及新的装甲理论的出现,就彻底的改变了坦克所面临的这一尴尬境地。当时新出现的大量复合材料(其中最有前途的是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而这一即使实际上是到20年代才成熟的,而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仍然是各国坦克所必须要有的一种装甲材料)让坦克能够在不增加重量,甚至是大幅度减少重量的情况下提高防御强度。而另外,电磁装甲(通过强电场来改变穿甲弹以及破甲弹金属射流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