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战火还没有平息,美军又开始向欧洲大陆进发了。在美国的整个进攻战略中,英国仅仅是一个跳板,虽然这个跳板太顽固了一点,但是最终美军仍然成功的控制了英国的军事基地,在英国建立起了向欧洲大陆进发的基础,并且由此向欧洲大陆发动了进攻。当然,英国不是一个单独的战场,这是整个欧洲抵抗美国入侵的一个主要战场,而当战火烧到了欧洲大陆的时候,英国就逐渐的被人所遗忘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美国方面在沉默了3年半,通过精心的准备发动了这次猛烈的进攻行动,而其目的就是要扭转战场上的局面,从新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迫使中国进行战略防御,而由此获得最终的胜利!当然,美国方面将主要的进攻方向选择欧洲,这也是看准了中国不可能放弃欧洲,同样,中国在欧洲的力量太过于薄弱,所以可以在这里抓住机会。而从当时美军反击的情况来看,通过欧洲,最终向中东,海湾地区发展,迫使中国将防线缩到伊朗高原,美军的这次进攻行动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而随后,美军还有着非常庞大的进攻计划,比如在南大西洋夺取制海权,进入印度洋,打击中国的海外资源产地,迫使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组织防御,从而一举改变南美洲战场与非洲战场的局面。接下来,在由海军与陆军联合行动,沿着欧亚大陆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发动进攻,最终威胁中国本土。而在太平洋上,美军也在组织反击,最终将通过日本向中国大陆发动进攻!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是美国设想的最终获得胜利的计划。当然,他们只进行了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且还算不上是完整的一步,后面的所有计划都没有机会去实现了!但是,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来,美国方面组织的这次战略进攻是有深远考虑的。就如同中国在太平洋上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打上美洲大陆一样。这都是通往最终胜利的必经之路!
战争需要计划,特别是在确定战争方向的时候,计划显得非常的重要,一个优秀的,切合实际的计划,往往能够使战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计划能否实现,那还得看国家的实力,如果没有国力的支持,那么任何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美国的计划相当的完美,甚至让中国的军事家都不得不感叹,战后甚至有人叹息,如果美国能够完成他们的作战计划的话,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将是另外一个结果了!很显然,这是不合实际的说法,美国当时如果有能力实现他们的计划,那为什么没有实现呢?计划只是战争的指导,而战争拼的还是双方的实力#葫以,美国光有一个好的计划,而没有实现这些计划的基础,那么再好的计划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这种时期其实在哪个国家都有。在战争的初期,中国就抛起过速胜论的观点,但是结果很明显,中国虽然国力比美国强大,但是并没有强大到能够一次性击倒美国的地步,所以任何关于速胜论的说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事实也证明,中国是在经过了持久的战斗,艰苦的努力之后才获得胜利的,而并不是某一两次重大战役就为中国带来了最终的胜利!而在英国抵抗美军入侵的前期,也有一些英国将领鼓吹反击论,即通过大规模的反击,将上岸的美军赶到大海里去,而结果是导致数万英国军人无辜的牺牲了!可以说,这些错误的观点本身就有问题,而没有基础支持的任何庞大的计划本身也是有害的!这次,美军在欧洲登陆的作战计划就相当的完善,将每支作战部队的行动都计算了进去。但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完善的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即当时美国进攻欧洲大陆的时机并不成熟!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总参谋部就成立了一个独特的部门,该部门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归国华侨,或者是在别的国家有过服役记录的退役军人。而他们走到了一起,组织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从中国的对立面来思考未来的战争,并且设想一些可能战争形式!这是一个很独特的部门,而且其保密程度相当高,在总参谋部内,只有总参谋长以及情报处处长对此有所了解。大部分中国军人都不知道这个部门的存在,但是,这个部门却为中国自己制订作战计划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吧!而通过了解对手可能采取的方式,来改善自身,这本身也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办法!
当初,该部门就设想过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军进攻欧洲的可能性#轰然在好几年前就做这么大胆的设想有点荒谬的感觉,但是现在看来,这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根据这些对美国的军事机制有所了解的人做出的评估中,可以发现他们的估计与实际情况其实是很接近的。比如,他们估计美军占领英国需要投入100万到150万的地面部队,而实际上,美军用在英国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军队就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他们也估计,美军如果要从英国登陆欧洲大陆的话,那么需要动用300万到450万的地面部队!而这就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了,因为当时美军只准备使用150万地面部队入侵欧洲!
这里,我们还可以参考另外一组数据。当年俄罗斯入侵欧洲的时候,虽然并不需要发动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