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攻防战开始之后,英国军队的抵抗非常的英勇,所以美军在战役初期改变了战术安排。原本,美军是准备进行重点打击,在重点区域投入优势兵力来完成攻占伦敦的重任。但是,英国军队的英勇表现让美军放弃了这种带有冒险性质的战术,或者说是缩小了这一战术的规模,将其由战役级别的突击变成了纯战术级别的突击,并且仍然保持着地面平行推进的战法,来打击英国军队!
这对防御者来讲应该算是好事,因为英国军队害怕的就是美军高来高去的打法,这让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抗,而且也不可能在每处重要的地点都部署大量的防御部队!而只要美军在地面行动,那么英国军队就可以迎战,有了对付的办法!当然,这也不见得是件好事,至少,从美军的战术变化可以看出来,此时美国方面已经开始转变战场的重点了!
在整个英国战争期间,美军投入的主力部队并不少,但是实际上,真正在一线作战的主力部队,并且从头打到尾的主力部队却相当少!这证明了美军将英国作为跳板,这只是进攻欧洲大陆的一个开始,所以美国不想一下把所有的主力部队都消耗在这类战场上!美军是有长远计划的,所以在英国是有意的保存了实力!
当时,虽然主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相当的出色,不管是美军的主力部队,还是中国的主力部队,都是进攻的先锋,是尖刀部队,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些精锐部队总能够打开局面,并且带来胜利。但是,大部分的精锐部队都是在战前就成立了的,并且经历了多次战火的考验,而在战争中得到锻炼成长起来的精锐部队相当少。一方面是因为在战争的前几年中,中美之间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特别是陆军之间的大规模对抗非常少,双方打的都是一些二流国家,对部队的锻炼本身就不是很充足,而且也没有相互熟悉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则是在战争的初期,地面战斗本身就不是重点,中美斗争的焦点是在海洋上#葫以,双方真正的精锐部队其实都不是很多。所以,在战场上,中美双方都需要动用不少的二流部队,包括大量的新编军团,预备役军队参战。很明显的是,这些二级军团在战斗中的表现并不怎么样!
在俄罗斯战场上,中国的大部分二级军队都被分配到了保卫后勤线,或者是扮演了充当占领军的角色,而真正在正面战场上作战的二级部队相当少,即使有这个机会,也是充当的预备队,没有多少机会真正在战场上表现自己!同样的,在英国战场上,美国虽然也投入了大量的二级军团,但是大部分的二级军团的表现都非常的糟糕!
当时,美军投入英国战场的150万地面部队中,只有8个正规师,不过20多万的正规兵力,而其余的则全都是非主力的二级部队。虽然在一些战场上,这些美军部队也担当了主力,并且战斗在第一线,但是其能力很受怀疑。比如在伯明翰,很多二级军团不但没有带来胜利,反而在制造麻烦。在曼彻斯特,大量二级部队仅仅只是执行包围任务,而战场巡逻,以及挟制英国军队突击的作战任务都是由正规军团完成的!同样的,在伦敦战场上,大量的二级军团的表现也非常糟糕。仅仅在摄政公园的战斗中,两个二级师就被打成了残废!当然,同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在主力部队的身上,这至少证明了一点,美军的二级军团虽然在参战之前接受了大量的培训,有的部队甚至在美国东部地区的军营里训练了两年半的时间,但是却并没有发挥出他们应该有的水平!
英国战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消耗性的战场,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到伦敦战役爆发的时候,英国已经损失了近200万的地面部队,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新动员的军团,其战斗力并不强。而美国也已经在英国战场上损失了近30万的兵力,这其中,包括了不少的主力部队。比如,第101空中突击师就在伯明翰的战斗中减员35%,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恢复元气!而这么巨大的损失,即使是美国也感觉到难以承受了。再加上占领那些英国军事基地,重要城镇所需要投入的兵力,当时美国在英国战场上投入的150万地面部队根本就是入不敷出!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英国不是主战场,损失就这么巨大,美国也不得不考虑改变战术,好留下更多的力量用来进攻欧洲大陆了!
可以说,美军改变战术来进攻伦敦,就是这种认识起的作用。虽然伦敦战役还没有结束,但是这不表示美军没有能力进攻欧洲大陆,同样的,美军也照样能够利用英国的军事基地,向欧洲大陆发动进攻!当然,最好的情况下,还是要先攻占伦敦,瓦解英国军队的抵抗能力,这样才能够将更多的部队投入到对欧洲大陆的进攻中去。如果英国方面继续抵抗的话,那么美军就不得不在英国本土留下更多的部队来进行防御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明显的。根据美国在战后公布的一部分文件,在亨登攻防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方面就已经在考虑是否在英国战争结束之前发动在欧洲大陆的登陆作战行动了!当时,美军的企图已经完全暴露,所以其战略目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在英国每多耽搁一天,那么中国以及欧洲大陆国家的防御力量就要强大一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