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篇 大洋激流 第一章 美国飓风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持起了一个傀儡政权,由这个傀儡政权来帮助他们统治新占领的地区,只不过,对美国人来讲,支持一个傀儡政权,比他们自己出兵的压力小不了多少,只是部队的伤亡得到了控制,而且可以把主力部队抽调出来而已!

    因为中国把太多的兵力投入到了俄罗斯战场上,从而无法向南美洲增兵,所以南美洲战场上的局势基本上僵持了下来。双方都无法吃掉对方,而且也无力再继续进攻。而随着南美洲地面战场上逐渐平静下来,美国的注意力就开始转移到太平洋的战场上去了!

    中美在太平洋上的争夺不可以说不激烈,中途岛海战打了三次,最终中国才确定了在中途岛的地位。另外,双方围绕着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打了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陆空战役。而在太平洋别的小岛上,大大小小的战斗就不计其数了。

    在俄罗斯战役期间,即使中国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都采取战略防守的布局,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中国海军的行动,因为防御也是双重含义的,有被动的防御,也有主动的防御。最初,担任太平洋方向上防御作战的是海军上将钱少君,没多久就被撤换掉了,主要是他的防御思想太单一,而且很落后,导致中国在很多次岛屿争夺战中都败了下来。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地区的叛乱束缚了钱少君的手脚,让他不敢把更多的舰队撒出去,也就无法取得局部地区的兵力优势,自然无法与集中行动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抗衡了!

    很快,莫怀聪上将接替了钱少君,成为了太平洋方向上的海军总司令。可以说,这个换人的决定,最终让中国没有在太平洋上一败涂地,也正是莫怀聪的上任,让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终于挽回了一点面子,并且顶住了美国的战略反扑。

    莫怀聪上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第13舰队安排在了日本附近,专门负责对日本进行封锁。从而,他能够把海军其他的舰队集中起来指挥,去对付美国的反扑。当然,他敢于这么做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海军实力本身的增长。在钱少君被撤换后不久,第12舰队就已经重新恢复了战斗力,而第11舰队也勉强达到了以前的水平。也就是说,即使少了一支第13舰队,现在莫怀聪手里仍然有三支强大的主力舰队,并且可以集中中国海军太平洋方向上70%的兵力来应付美国的挑战。这种实力上的上升,让莫怀聪打起来更有底气!当然,选中莫怀聪的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攻击思想,这一点他要比钱少君强很多,而且两人是不同类型的将领。换句话说,如果在非常艰难的时候,钱少君可以指挥比较少的舰队完成防御任务,而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也别想获得伟大的胜利。而莫怀聪却能够在实力更强大的时候,率领舰队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而不会错过机会!因此,在这时候,撤换钱少君,让莫怀聪站出来,大概也是中国海军方面在人事调整上做出的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吧。如果早半年把莫怀聪换上去的话,那么情况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以往,中国海军太平洋战区的舰队是分散使用的,因为当时美国海军已经被拖垮,没有多大的威胁,而舰队分散使用,一方面可以让舰队官兵得到充分的休息,另外一方面则是可以尽量发挥舰队指挥官的能力,在战场上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现在莫怀聪不打算这么干了,美国海军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元气。双方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兵力对比为1.2左右,扣掉中国必须部署在日本周围海域的舰队,那么美国海军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此时再吧舰队分散的话,那就是给美国人各个击破的机会。莫怀聪没有这么笨,要想在这个时候战胜美国海军,那么就只能把手里的力量集中起来,寻找机会与美国海军决战,通过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来获得胜利,重新确定太平洋上的统治权!

    这也正好反映了莫怀聪的海军思想,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举起进攻的大旗,不给对手一点机会。如果是在半年前,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捉襟见肘的时候,让莫怀聪上来这么搞的话,恐怕结果就更糟糕了!

    “从现在我们双方在太平洋上的战线分布来看,美国仍然可能会以夺取中途岛为主要目的,在这一海域发动一次战略反击!”

    莫怀聪看着沙盘上的太平洋模型,听着旁边参谋人员的解释,却半天没有开口。

    “如果美国人进攻中途岛的话,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在中途岛的防御不可以说不强大,而且还可以得到关岛,以及日本本土港口的支持,这一来,美国要攻占中途岛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从避实就虚的角度来看,美国也许会在中途岛进行一次佯攻,而把主要的进攻方向放在别的地方!”说话的是莫怀聪的参谋长,海军少将张廷贵少将。

    在上次与莫怀聪的合作之后,张廷贵的表现得到了肯定,而且他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半年前,张廷贵直接从上校晋升为了少将,这可以说是一份非常沉重的奖品了。按照中国军队的晋升原则,不管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要做到少将,都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这是整个晋升线路上最难的一关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任何想成为少将的军官都必须在大校的位置上待个好几年。而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