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涛想出来的办法与当年日军在华北使用过的办法差不多,就是控制居民,禁止平民与叛军合作。只不过,40军执行起这一任务来就要方便得多了。
当年,中国绝大部分人都是集中在农村,而非城镇里面的,而现在,日本地区的绝大部分平民都是集中在城镇,而不是农村里面的。这就给40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魏明涛的这一计划有了可行性。40军的防区内,有人口12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就占到了95%左右,只有很少的平民分布在农村里面,而且很多村子距离城市都很近,非常容易控制。
40军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先控制了当时极为重要的粮食,对居民实施粮食配给制,不轻易的将粮食交到平民的手里,让日本人无法为叛军提供粮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有两件事情。
一是由驻军统一分配粮食,任何粮食交易市场都被取缔,如果发现有黑市交易的话,不但所有粮食都被没收,而且贩卖粮食与购买粮食的人都将以重罪论处。取缔了粮食交易之后,粮食就成为了战略资源,而每户日本人必须每天定时定点的到驻军设立的粮食换购站去领龋蝴们一家人每一天的标准口粮。大人一天是200克大米,100克猪肉,50克油,而未满岁的儿童就只有一半的配额。这基本上能够维持一个人正常的生存,但是想要节约下来一点,那根本就不可能!而当时所有日本家庭都有严格的户籍登记,驻军还经常进行非定期的突击检查,如果发现哪一家人谎报了人口数量的话,那就将受到严惩,最严重的是扣下一个月的粮食,任其自生自灭!
二是加强了对粮食的管理力量。所有运送粮食的车队都受到了严密的保护,魏明涛还专门抽出了两个团来护送粮食,在强大的护送兵力下,叛军根本就不敢去打这些粮食的主意,而且他们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就知道不可能在路上截得粮食了!同时还对各城镇的粮食分配点进行了严密的保护,每个分配点都至少驻扎有一个连的兵力,而在每个城市内还有一个营的机动兵力随时可以增援出事的地方。军直属的几直低空突击部队则全天24小时待命,只要有人敢去哄抢粮食,那么这些部队将毫不留情的用子弹与大炮来阻止这一行为!
40军的这一行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初,日本居民还抗议驻军的这一强制性行为,认为这是侵犯了他们的人权,还有人组织要到日内瓦战争法庭去起诉呢,但是最后还是吃饭的事要紧,在40军收缴了所有商店的粮食,并且勒令这些商店不得出售粮食之后,那些开始还很嚣张的日本人终于“冷静”了下来。这是战争时期,任何行为都得遵从战争法则,而战争的至上法则就是谁的枪更多,那就谁说了算。40军是正规王牌部队,普通的平民哪是军队的对手呢?所以,后来那些原本要以绝食来抗议的日本人都软弱了下来,乖乖的接收了现实,并且主动到粮食分发站去领龋蝴们每一天的配额了!
一个月之内,袭击事件逐渐减少,日本叛军领教到了这一招的威力,虽然他们还在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抗,为叛军提供帮助,但是在大家都只能够勉强吃饱肚子的时候,还有谁会冒险为叛军提供帮助呢?最初叛军还准备到附近的农村去征粮,但是很快就发现农村也被40军所控制,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被40军集中安置到了城市里去。本来日本地区产出的粮食就不多,所以40军干脆放弃了在当地种粮的计划,粮食供应完全由后方提供!
采取这一政策之后,魏明涛还得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因为在实行粮食配给制之前,各地的粮食是自由出售的,而很大一部分就落到了叛军的手里,因此粮食的缺口非常大,这都需要由中国大陆运来,加重了战争的负担。而现在好了,40军光是从商贩那收缴的粮食就超过了100万千克,而采用配给制之后,粮食的消耗比平时低了很多。这让上级还为40军颁发了嘉奖,认为40军的办法非常有效,可以减少战争消耗,是节约的典范,最后将这一办法推广到了所有驻日军队中去,让所有部队都向40军学习,以节约为本,为国家减轻负担!
魏明涛因此获得了一枚优异服役勋章,这让他有点苦笑不得的感觉。这哪算什么优异服役呢?这只是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且采用粮食配给制之后,日本人也老实了不少,毕竟民以事为天,在管住了吃的东西之后,就算有再多的人有了反叛之心,恐怕也没有力量反叛了吧!
采用粮食配给制之后还是一个巨大的好处,这是当时魏明涛没有想到的,而是战后几名幸存的日本叛军军官在他们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一点!
因为严格的粮食管理制度,让叛军无法再维持庞大的部队人数了,所以主动将一部分官兵送回了家乡,好让他们能够从占领军那领取到更多的粮食以维持生活。另外,也有一部分叛军自己脱离了军队,找回了平民身份。根据战后一些学者的统计,仅仅这一政策,就让日本叛军减少了1/5的兵力。但是毫无疑问的,剩下的全是战斗力更为强悍,意志更为坚定,同时也更为残暴的叛乱份子,这从后来叛军组织的多次战斗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经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