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任何有着严密防空设施的战略目标进行全时段的准确打击,所以也是中国对欧洲进行战略轰炸的理想选择。另外,中国天军还有三座天基打击基地,这些长期部署在太空的军事基地可以为空天飞机提供支援,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准确的打击。
出了空军之外,海军航母上携带的作战半径超过了2500公里的战术飞机也能够对欧洲大陆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同时,海军的战列舰也能够对1200公里范围内的地面目标进行准确的打击。而那些携带有远程巡航导弹的海面舰艇也能够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可以看出来,中国要对欧洲大陆进行战略打击的话,可以使用的手段确实不少。而这次,中国绝对会想办法将所有的方法都用上,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大战前的最后一次热身了。特别是对天军来讲,中国天军在成立之后,就很少经历过战争的考验,而几次小规模的行动,还主要是以防御作战为主,并没有对战争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国家花在天军建设上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数十万亿,如果无法证明天军的打击能力的话,那怎么让人相信在天军上的这些巨大投资是正确的呢?所以,这次,中国在确定了要对欧洲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基本论调,主要的轰炸仍然又空军承担,海军起到辅助作用,打击欧洲大陆沿海地区,而天军,则担任起了对那些高危险性,与高价值目标的打击任务。
可以说,中国在决定了要轰炸欧洲之后,对任务分配是相当明确的,当然,前期的准备工作仍然显得很匆忙,仅仅是对目标的甄别,就需要让国安部与军情局的数万名情报分析员忙上好几天了。另外,调动部队,制订打击计划,弹药分配,以及前线基地的建设,这些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所以,在这几天之内,能够投入行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远程轰炸机与天军的空天轰炸机。
天军是在第二天投入战斗的,杨刚上校是第一批对欧洲本土进行轰炸的天军飞行员。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麻烦,似乎是进行了一次长途奔袭的演练一样,他们操作飞机起飞,然后到达近地轨道,让空天轰炸机加速到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接着,就让计算机控制飞机飞行,到达目标上空之前半小时,上校要负责最后一次对命令进行确认,然后让中队的所有飞机都解除弹药保险,而在到达目标之前十分钟,他们就将把目标攻击参数输入携带的导弹与炸弹的中央计算机,接着,做好投弹准备。最后的投弹过程是由计算机控制完成的,几乎不需要让飞行员操心,在投下了携带的弹药之后,这些飞机绕过一个半径数百公里的大圈,就可以返航了!
欧洲并没有是没有天军,而且其天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但是上校他们的第一次打击任务的突然进行的,所以欧洲的天军几乎还没有做出反应,炸弹就已经落到了地面上。而上校他们攻击的目标就是已经确认了的几个欧洲天军基地,因此,他们没有受到拦截。但是,别的部队在接下来的几次攻击中,都遭到了欧洲天军的拦截。虽然,最终所有的空天轰炸机都以高度与速度的优势摆脱了对方空天战斗机的拦截,但是仍然让那些飞行员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也让天军的指挥员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最终,天军的指挥员决定,空天轰炸机都应该由空天战斗机进行护航!
这次,是杨刚上校第二次执行轰炸任务,在他指挥的这个中队的空天轰炸机起飞半小时之后,中国部署在伊朗北部地区的一个机场上,一个中队的空天战斗机也升空了。接着,两批飞机在土耳其上空150公里处会合,空天战斗机在前方120公里处飞行,而杨刚上校带领的轰炸机则在后面跟随飞行。此时,数枚距离点面3500公里左右的侦察卫星正在严密的监视着欧洲的机场,只要发现有欧洲的空天战斗机起飞,这些卫星就会自动的将警报发送给下面的机群,让自己的空天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而轰炸机则将由飞行员根据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
“情况一切正常,没有发现欧洲的拦截战斗机起飞,但是大家都留点神,这次欧洲方面不会让我们轻易得手的!”上校的精神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了,他们还有10分钟就将进入欧洲领空,到时候,如果欧洲天军不进行拦截的话,那才是怪事!
“明白,上校,距离投弹地点还有15分钟,可以输入目标参数了吗?”
“暂时等一下,最后5分钟才输入目标信息,大家做好规避的准备!”上校这次有点保守,他认为自己不会太轻易的突破欧洲天军的拦截防线,如果太早输入目标数据的话,那么等下还要清除掉数据,这就是在增添麻烦。
上校的担心确实很快就应验了,就在他们进入欧洲领空两分钟之前,侦察卫星发来了警报,至少有三个基地内的欧洲空天拦截战机已经起飞了,而且这些飞机明显是朝着上校他们的轰炸机编队而来的。
前方,担任护航任务的那个中队的空天战斗机立即朝着最有威胁的那个欧洲空天战斗机编队杀了过去,同时发来了警报,让轰炸机部队的指挥官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转变航向,或者是放弃攻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