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紧跟了上来,但是这支海军舰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因此一路上也并不是太顺利,到达佛得角群岛的时候就已经是第四天了,这比舰队预期到达的时间晚了整整两天!
在欧洲全面动员之后,中国也不甘示弱的开始了海军的扩军行动。太平洋舰队的另外三支航母舰队立即从关岛出发,以最高的速度横跨太平洋,准备进入大西洋,支援大西洋舰队。同时,中国封存的12艘航母也立即启封,但是并没有立即服役,因为这些航母还需要在船厂内检修,同时海军的预备役人员也需要一段时间训练。但是,中国有足够的信心,在大西洋上顶住欧洲的这次疯狂进攻行动。
随后两国的海军开始了人员方面的动员,海军人员的培训工作随即展开,但是此时,双方的船厂都没有开始动员,也就是说,欧洲与中国其实都还留了一手,如果进入了全面的工业化动员的话,那么中国与欧洲的战争就无法阻止了!
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伊拉克与叙利亚军队在双方的边境线上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坦克战,而且双方都出动了空军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空战。而这场战斗看上去不像是两国的之间的殊死决斗,而像是更大规模战斗的预演一样。
虽然叙利亚的坦克部队占了数量上的优势,但是伊拉克的坦克手的素质更高,而且伊拉克装备的坦克的性能也更好。同时,伊拉克空军的支援更为有效。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了伊拉克军队数量上的差距,甚至还以此占了便宜。当天晚上,战斗结束的时候,战场上留下了300多辆叙利亚的坦克残骸,而伊拉克方面也损失了200余辆坦克。而这一战,也让双方认识到了对方的具体实力,几乎同时坚定了两国将战争打下去的信心!
就在当天下午,战场上的坦克还在激烈拼杀的时候,伊朗首先宣布将无条件的支持伊拉克作战,并且对自己的伊斯兰革命武装力量进行了动员,接着就向叙利亚宣战了,而伊朗空军也参加了当天晚上对叙利亚军队的轰炸行动。
接着,埃及也对叙利亚军队宣战,埃及空军对叙利亚本土的目标进行了第一轮打击,而在战斗中,埃及的攻击机与欧洲海军的战斗机遭遇,爆发了与欧洲方面的第一场空战。埃及陆军则开始在西奈半岛上集结,准备突入由叙利亚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区。
到4月3日,几乎所有同盟国组织成员国都向叙利亚宣战了,阿根廷派遣了一支拥有两艘航母的舰队加入了中国的大西洋舰队,并且向伊拉克运送了第一批地面军队。坦桑尼亚等国也相继向伊拉克派遣了地面部队,当然主要是提供后勤保障的工程兵以及医疗部队。
在这三天内,欧洲控制的一些北非国家也相继向伊拉克宣战,接着开始向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当然,这些国家的行动其实只是象征性的,因为他们与叙利亚并没有建立起完全的同盟关系,他们没有义务要帮助叙利亚作战,而他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了欧洲的逼迫才进行的。这一点非常的关键,因为这决定了欧洲很难获得别的国家支持,只能够单独的战斗下去了!
4月5日,欧洲的大西洋舰队与中国的大西洋舰队在利比里亚西南部1200海里的海面上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双方的战斗机在两支舰队的中间爆发了数场小规模的空战,但是双方并没有立即将冲突扩大,因为现在中国与欧洲并没有处于战争状态之下。
当天晚上,从阿富汗一座空军基地起飞的一个中队的中国战略轰炸机对叙利亚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轰炸。虽然这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并不多,而且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叙利亚陆军的目标,造成的损失也不算大。但是,这拉开了双方战略轰炸的序幕,而在这场战争中,战略轰炸所起到的作用将非常的关键。
这一天,埃及军队也在西奈半岛的东面与叙利亚驻巴勒斯坦的部队发生了战斗,虽然规模并不大,但是这已经导致叙利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之中了。而为了配合埃及军队的行动,伊拉克军队也在东线上发起了一场进攻,并且一度将战线推到了阿布凯马勒的西面,对叙利亚军队的后方构成了威胁。
最为重要的事情发生在6日,伊拉克接受了伊朗出兵援助的要求,并且就成立联合指挥部的问题与中国等国家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伊拉克已经开始接受各盟国的援助,而战争的主动权其实已经由伊拉克转移到了中国的手中。虽然中国的地面部队此时还没有参战,但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主导作用了。
同一天,叙利亚也接受了欧洲提出的组建联合指挥部的要求,并且将战术指挥权移交给了欧洲的将领。显然,叙利亚也把战争的控制权交了出来。因此,从这之后,战争的两个主导国其实已经是中国与欧洲了。这是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