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伊拉克的反侵略战争,并且表示将全力以赴的为伊拉克提供帮助。为了表示自己是伊拉克的坚定盟友,伊朗也开始了军事动员,部队都进入了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开往伊拉克,协助伊拉克作战。而埃及则向西奈半岛增派了两个坦克师的兵力,埃及空军也前出地中海,靠着叙利亚的领海线巡逻,还差点与叙利亚空军发生冲突。接着,沙特,科威特等国也表示了谨慎的支持态度,认为叙利亚应该停止对伊拉克的无理挑衅行为,并且支持伊拉克的国防动员行动。当然,这两国的军事力量本身就不够强大,所以支持很多只限于口头上,但是他们暗中向伊拉克提供的资金则帮了伊拉克很大的忙,甚至比伊朗与埃及的行动支持都更为有效。
叙利亚的盟国也没有甘于寂寞,黎巴嫩的态度是坚定的,因为他是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唯一的公开盟友。土耳其也表示了谨慎的支持态度,毕竟土耳其与伊朗,伊拉克都接壤,他也不希望战火燃烧到自己的国土上来,但是迫于欧洲的压力,土耳其的支持态度还是很明显的!
这时候,一直在幕后支持欧洲的美国终于站了出来,第一次公开表示,按照中美欧三国驻军条约,美国有义务保护叙利亚,同时宣布启用在叙利亚的三个军事基地,并且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派遣一支1万人左右的地面部队进入叙利亚,以保护美国在叙利亚的利益!
此时,伊叙冲突双方的同盟关系已经明显无误的表现了出来,虽然两国最重要的盟友都还没有表态,但是局势已经相当明显。沉寂了数十年的中东地区再度热闹了起来,而伊叙两国也迅速的开始了国家战争动员,但是在这时候,叙利亚的弱点就显现了出来。
伊拉克不仅本身的军事经济力量雄厚,而且得到了伊斯兰国家的广泛支持,特别是沙特与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等国家提供的大笔战争经费援助,让伊拉克的动员行动非常的顺利,而利用这些资金从中国购买的武器装备也源源不断的运到了伊拉克。叙利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叙利亚本身的经济力量就很落后了,而他的盟友的态度都比较暧昧,土耳其提供的只是人道主义援助,而黎巴嫩自己都穷得叮当响。所以,叙利亚的军事动员只能够启用封存的武器装备,另外还从欧美的手里得到了一些,但是这绝对无法与伊拉克的全面战争动员相提并论。在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军事实力其实就已经见了高低!
虽然中国与欧洲的部队代替了伊叙的边防军,担负起了边境巡逻任务,但是冲突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只是比起伊叙两国来讲,中国与欧洲军队之间的战斗就要“文明”许多了。
大概两国都认识到在伊叙边境上进行武装巡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吧,所以双方派遣的虽然都是正规部队,但都是高机动部队,而且是精锐力量。
中国派遣的是20军的第138部队,这是一支经历过数十次战争,在对俄战争之后改变为了沙漠地区作战部队的一支精锐力量。虽然就只有2500人左右,但是配备了54辆坦克,120辆步兵战车,还有300多两各式辅助车辆。这是一支机动能力相当强的部队,当然,用来充当边境巡逻队确实太浪费了一点,也太强悍了一点。
欧洲方面也不示弱,立即派遣了驻扎大马士革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去执行边境巡逻任务。这也是一支高机动力的部队,虽然战斗力比不上138部队,但是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欧洲军团的地面武器装备的技术化程度更高,但是不知道这些高技术武器在真正的战斗中有多大的用处!
双方部队一接触,开始还比较温和,但是在12月10日,双方在一次是否越界的问题上爆发争端,从而引发了第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之后,双方之间的战斗就无法停止下来了。当然,中国与欧洲军队都“文明”了许多,根本就不呼叫后方的炮火支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作战,而且对对手也不会穷追猛打,只要能够赶跑对手就足够了。当然,这样的战斗,多半是以欧洲军队的主动撤退结束的,除非是欧洲军团故意设伏,并且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的时候,中国军队才会自行撤退。
中欧军团在伊叙边境线上打了两个多月,双方各有数百名士兵伤亡之后,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国内军事动员也完成了,但是总体的战争动员还没有结束,因为经济上的战争动员的速度肯定要慢很多,而且很多技术兵的训练工作也没有结束。而此时,中国与欧洲也在边境冲突中摸到了对方的底线。在这一情况下,双方都同意先恢复谈判,为制止战争进行最后一次努力,而谈判地点也由安卡拉转移到了伊拉克的加伊姆与叙利亚的阿布凯马勒之间的一座临时营地内。谈判会议室就设在伊叙边境线上,而边境线正好从谈判桌中间穿过,中国与伊拉克的代表坐伊拉克一边,而欧洲与叙利亚代表坐叙利亚一边。
谈判依然非常的艰难,叙利亚仍然坚持要求伊拉克归还俘虏的叙利亚军人,而伊拉克则表示应该先谈资源的分配问题。双方僵持了下来,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在酝酿之中,而且此时伊叙都已经完成了军事动员,如果再度爆发冲突的话,那么就不仅仅是一场边境冲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