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战争是第三次冷战走向热战的标志,也是世界局势再度紧张的开始。这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彻底的改变了世界局势,原本已经缓和的国际关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独力对抗欧美,而战争之后,欧洲与美国因为利益不平衡,以及国内环境受到战争的影响,迅速反目。世界格局从新洗牌,这一切都标志着世界大战正在走近!
哥伦比亚危机再度加深了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分歧。欧洲与美国,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贸易战的缘故,世界被分割开了,由三个超级大国领队的三大集团之间的对抗越发明显,而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萎缩,国际交流日见稀少,而事实无数次的证明,正是随着国际交流的减少,战争的威胁开始上升。而贸易的减少,不可避免的开始酝酿着一场世界经济危机,而当全球经济再度陷入困境的时候,那么战争就成为了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矛盾的唯一办法了!
哥伦比亚的战火才平息下来,但是哥伦比亚战乱的余波却还没有结束。在谈判后期,欧美迅速的走到了一起,以抵抗中国在哥伦比亚的扩张政策,特别是欧洲的反叛行动,让中国怀恨在心,更让中国决心要对欧洲施加更大的压力。
很快,中国做出的第一步反应就是加大了军事科研与军费的投入,通过继续深化军备竞赛,来拖垮欧美。加大军备竞赛的砝码似乎成了万精油,这也是中国对抗欧美最有效的办法,因为不管欧美再怎么合作,最终仍然只是表面的形势而已,而不可能深化到军事合作上来。所以,扩大军备竞赛的范围,其实就是向两个对手同时施加了压力,让欧美不得不同时增加军费投入。而在国际贸易严重降低,已经对所有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的时候,扩大军费投入,无疑将是一项加深灾难的举动。此刻,中国打的是经济牌,而且先要在经济上战胜对手。这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措施,因为数千年来,从经济上战胜对手,比实际用武力征服对手的胜利要多得多。而且,中国现在也有实力这么干!
在2098年,中国的国家生产总值占到了全球生产总值的24%,而美国与欧洲则分别只有20%与18%。同盟组织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全球生产总值的38%,而美国为主导的协约组织国家联盟与欧洲为主导的条约国家组织联盟则分别只有30%与25%。可以看出来,中国其实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虽然2098年中国的人均产值只有美国的1/2,欧洲的3/5(此时中国人口为8.5亿,美国人口为4.1亿,欧洲人口为4.3亿),但是中国国内庞大的市场,无疑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而以中国为首的同盟国组织则更加具有发展潜力,也更具有实力。
这就是中国发动经济战的本钱,通过扩大军费投入,以及加强同盟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国仍然能够维持每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同盟组织成员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也在6%左右。而美国在遭受了两次失败,两个超级大国数年的贸易战之后,其经济发展速度只能够维持在3%以下的水平,欧洲则不会超过4%。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将在经济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任何一项长期的战略行动的根基都是经济,即使没有战争,经济战仍然能够拖垮一个国家!
当然,欧美也不会对中国的报复性战略措施没有一点反应,而最先做出行动的就是欧洲。原本欧洲同意与中国分享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但是在哥伦比亚战争结束之后,欧洲与美国的贸易战迅速结束,欧美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改善。而欧洲并没有借哥伦比亚战争这个机会将美国势力赶出哥伦比亚,也就无法实现对中国的承诺。实际上,欧洲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兑现他们的承诺,反而是与美国加深了合作,并且与美国达成了妥协。最终,欧洲控制了委内瑞拉65%的油气资源,美国获得了35%,而中国则什么也没有拿到!
这是中国与欧洲彻底反目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仍然在努力的恢复着与欧洲的关系,仍然希望能够拉拢欧洲,先联合压垮美国,但是当欧洲决定在委内瑞拉的油气资源上与美国联手之后,中国与欧洲已经没有了任何合作的基础。接着,中国的矛头必然转向欧洲!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征兆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资源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显得异常的重要。而为了应付未来肯定会出现的大规模战争,而且极有可能是世界大战,三个超级大国都不约而同的囤积资源,保护国内资源,减少国内资源的开采量,而国家日常生活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比如石油,煤炭,钢铁,木材,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等都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国际资源市场的争夺战就显得异常的激烈了。而这种对资源的争夺所产生的国际问题与21世纪初,即人类面临的第一次实质性能源危机的时候相差不大,而因为争夺资源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了!
“欧洲确实是过河拆桥,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鲁毅在面见新任国家元首,前国家副主席,也是由外交家称身的柯敏明的时候,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