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篇 裁军之战 第十二章 中国态度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帮助巴基斯坦避免失败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伊朗发动了全伊斯兰世界来帮助巴基斯坦作战,但是这种帮助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在欧美加强了对战场的控制,并且准备发动登陆作战的时候,这种帮助显然只是螳臂当车,最多只是延缓了战争的进程而已,而根本无法改变最后的结果。

    那么,中国还有什么样的动作呢?这又回到了老问题上,即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通过分析伊斯兰国家的行动,欧美明确的知道了一点,即中国不会眼看着巴基斯坦失败而不给予援助。那么中国现在为什么要保持一种不愿意介入的姿态呢?如果是在以往的话,中国肯定亲自出兵来打这场战争了,即使冒着与欧美全面开战的危险,中国人也不会回避,那么这次,他们为什么要表现得这么的扭捏,而不尽快的亮出底牌呢?难道中国还在等待时机吗?

    当欧美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战争爆发一周之后了,而此时,欧洲向阿拉伯海集结的登陆部队已经到达,而美国的登陆部队也已经在递戈加西亚休整了三天了。战场上,随着欧美投入的制空与打击力量越来越多,伊朗的那点援助也很快被压制了下去。登陆行动即将展开,而此时要想改变战争计划已经迟了一点。而且,在没有完全搞明白中国的态度之前,欧美也想先试一试中国的底线,好知道中国的真实企图以及态度。而这就让他们失去了最后一次避免陷入战争泥潭的机会,当他们的第一批登陆部队开始向巴基斯坦南部地区集结的时候,机会也就溜走了。

    巴基斯坦的海岸线并不长,即使把巴基斯坦控制的印度沿海地区那一部分也算上,也不过2000多公里,而且,巴基斯坦沿海地区适合登陆的地点也很少。西部地区靠近中莫克兰山脉,虽然有一部分平坦的海岸线,但是并不适合登陆部队展开。而东部地区是印度和的入海口,有大量的沼泽地带,很不适合陆军作战。总之,要按照常规的方式在巴基斯坦沿海地区展开登陆作战的话,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没有哪个将军愿意让自己的士兵去冒这个险,与巴基斯坦陆军打一场正规的地面战,这简直是得不偿失!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展开一次特种登陆作战,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这一类的战例。这次,欧美又是在向中国学习经验了。早在中俄战争时期,中国就在俄罗斯的远东沿海地区展开了多次卓有成效的特种登陆行动,而且当时的作战条件比现在处于亚热带的巴基斯坦南部地区还要恶劣,而中国的军队就是依靠新式的登陆作战战术取得了胜利,那么欧美没有理由不采用这种能够避免登陆部队陷入苦战,而且可以回避恶劣的登陆条件的战术!

    相应的登陆作战计划早就已经制订好了,这在战争爆发之前,欧美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作战方案。即采用重点控制战术,先控制登陆场纵深地区的重要地点,比如交通枢纽,物资补给战,军事基地。与中国所采用的行动不同的是,欧美人回避了重要的城市,因为他们的兵力有限,而且害怕陷入到城市战的泥潭之中,所以有意的回避了城市这个难以控制的目标。在控制了纵深地区之后,大部队上岸,控制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港口。登陆行动也就宣告成功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么控制占领的地区,并且向巴基斯坦内部地区进攻。

    当然,欧洲与美国的指挥官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所能够采取的唯一的一种登陆方案。而正因为其独特性,所以中国与巴基斯坦方面很容易就猜测到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因此就理所当然的采取了相应的部署来应付欧美的登陆行动!而在欧美看来,巴基斯坦将岸防部队靠后部署,而且不在沿海地区进行重点防御这只是个圈套而已,这是吸引他们采用常规登陆的圈套。以巴基斯坦陆军的机动能力,他们可以在欧美的登陆部队上岸不到4个消失,即登陆部队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防御阵地之前,发动装甲集群冲锋,将他们赶下海去。所以,欧美的指挥官并没有认识到,对方已经识破了他们的伎俩,一场本应该是绝妙的战术安排的行动,就这么演化成为了一场正面的对抗!

    其实,影响到这场登陆行动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兵力分配,两国陆战队的协调,以及选择登陆时间等等方面。但是,欧美的指挥官并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即他们即使登陆成功了,就能够使战争结束吗?当然,说深一点,这不属于前线指挥官应该考虑的事情,而是后方的政治家应该考虑的事情。

    通过前面一周的战斗,巴基斯坦军队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战斗力,以及捍卫者保卫自己家园的那种高昂的士气并没有引起欧美高层多大的重视,在他们的眼中,战争就是机器,信息以及火力的发言场,只要有这三个要素,那么战争的胜利就指日可待。这与欧美的一惯战争思想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看来,人只是操作战争机器的另外一种工具而已,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的重要。而正是这一点的疏忽,让他们觉得战胜巴基斯坦并不是一件难事。确实,要瓦解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西方世界主导全球的几百年时间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下百次,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却并不是瓦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