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篇 超级较量 第十四章 太空竞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了这一点,而且,从科技发展,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带动性上来讲,这场军备竞赛也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效果。

    比如,就是在这场军备竞赛达到最高氵朝的时候,中美欧三国都先后在月球上建立了自己的移民城市,这是在以前的月球科研基地的基础上扩建的人类移民城市。而到21世纪末的时候,三国在月球上的移民总数已经超过了50万,为了保护这些首先走出地球这个狭小范围的人类群体,三个超级大国最终签定了《外太空非战争法》,明确规定了在地球空间之外的范围之内不允许部署武装力量。接着,三个超级大国又将移民的目标转向了火星,特别是在火星两极发现了大量的水之后,移民的脚步是越来越快了。而最后对金星的改造工作也在22世纪初开始了。

    就是随着这场军备竞赛,人类的脚步最终迈向了太空。而在事后看来,如果没有这场军备竞赛的话,人类的脚步虽然最终也将伸到地球之外的地方去,但是在时间上肯定要大大的延迟了,因为地球资源还没有枯竭,在没有生存的压力下,人类不会急于到外太空去寻找新的家园的。

    当然,因为军事上的需要,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大大的超过了和平时期,特别是在材料,能源与动力三个科学系统方面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对于李禹民所提出的这种通过军备竞赛来比拼国家综合实力的国家对抗方法,鲁毅还是存在着一点担心,及中国能不能顶住强大的军费压力,能不能在这场竞赛中笑到最后!

    这并不是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考验,因为在任何一方没有占到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了,再加上三方制横所形成的稳定竞争体系,也最终决定了这场冷战在没有一个国家倒下之前,不大可能发展成为一场热战。那么,这场军备竞赛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对国家其他的方面,比如经济,科技,外交等所产生的压力将大得多,特别是在经济与科技两个方面受到的考验将非常的严峻!

    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虽然已经远超过了美国与欧洲,但是比起欧美,中国有着自己的特有困难,即巨大的人口基数让中国经济承受了更加巨大的压力。

    在2080年,中国人口总数虽然降低到了12亿左右,人口压力已经大大减轻,但是这仍然远高于美国的3.5亿以及欧洲的5.5亿。而从国家资源上来看,中国的人均资源也比欧美要少很多,即使算上整个势力范围之内的资源,中国的人均资源所有量都比欧美要小很多。所以,中国的经济有着很多特色,比如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限制人均资源消耗,并且发展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经济体系。而这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将要面临更多的麻烦,同时国家经济中的非主要成分比例比欧美都要高很多!

    当然,经济上的压力还是次要的,因为中国有着持续发展经济的潜力,特别是在利用蒙古第一以及北方12剩葫产生的巨大经济带动力,至少能够让中国保持20年的高速发展。但是,在中国的同盟国体系却没有欧美优秀,很多盟国需要的是中国的帮助,而能够为中国提供帮助的国家却非常的有限。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外交麻烦,而像澳大利亚,加拿大那样的盟国,中国则几乎没有!

    另外一个麻烦就是中国在某些科技方面相对于欧美的落后。虽然在一些重要的科学领域内,中国的领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以往中国本身就有所欠缺的领域,比如材料,计算机等方面,中国与欧美的差距却并不小。而这场军备竞赛的一个核心就是科技竞赛,因此,中国在这些弱势领域内的差距能不能追上欧美,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当然,从总体上来讲,鲁毅对自己的祖国是有信心的,而且在理解了李禹民发动这场军备竞赛的目的之后,他也很支持新元首的决定。与其打一场破坏巨大,消耗巨大,损失更巨大的战争,这种更“文明”的和平较量也更能够保护人类的财产,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当然,这也更能够让中国避免一场灾难!

    但是,对于李禹民在政府中的一系列人事变动,以及对权力的控制,却让鲁毅有点看不下去了。虽然前任元首李佩霖在上台之后也曾经在政府内部进行了这类行动,但是他并没有碰触到政府的根本,而且大量前政府的优秀人才都被留了下来。但是,李禹民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只要是关键的位置,他就要安置自己的人,而将前任政府的官员排除在外。鲁毅反感的就是李禹民的这种行为,虽然他现在的地位还没有受到威胁,因为在李禹民的人才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取代鲁毅在战略处的作用,更没有人能够管理好战略处的工作,而且以鲁毅的威望,李禹民也不可能如同处理别的部门负责人一样将他架空或者安置到别处去吧!

    虽然自己的位置还没有受到威胁,但是以鲁毅的性格,他是不会在战略处长久呆下去的,而且通过他多年的建设,战略处要不要他都已经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了。另外,在李禹民的政府改制中,战略处的地位到底会摆在哪,他也没有个准。因此,在李禹民上台的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