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篇 超级较量 第十四章 太空竞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禹民上台之后,鲁毅在工作上并不是很顺利,虽然他尽量的与新的国家元首配合,并且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而鲁毅力已经不仅仅在一界政府内担任了重要的职务,而现在当李禹民上台之后,明显重用外交部的官员,而他们这些在前政府中做出过大贡献的老一辈领导人的地位明显的下降了。虽然作为一个小小的处长,鲁毅不应该多评论与干涉政府的行为,但是当一批批以前的朋友被迫离开政府之后,在将军看来,他在政府中的工作也就基本上到头了。

    最先离任的是总参谋长,虽然杜威在中俄战争中有着上佳的表现,他即使在前期犯了一点小错误,但是在战争后期,他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但是,在李禹民上台之后,他立即以杜威年纪过大为借口,换上了一个新的总参谋长。而这也是李禹民要亲自掌握军权的开始。

    杜威在离任的时候只有61岁,相对来讲,他的年纪不算大,比起军队中很多老将领来讲,他还算是年轻的,特别是与鲁毅比起来,杜威是够年轻的了。因此,李禹民撤换杜威的原因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总参谋长这个职位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在完成了军政改革之后,总参谋部的职能范围已经大大缩小,其管理的军队装备,训练的方面的工作都移交到了国防部去。而在和平时期,总参谋部的工作出了针对一切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而制订战争计划,另外还主管军队的实战演习等高级训练项目。而且在管理演习方面,总参谋部也没有获得全部的权力,每次演习都需要由国防部长亲自批准,因此,总参谋部最多也就扮演个指挥者的角色,而策划与管理的权利都交到了国防部的手中。

    虽然看起来,总参谋部在和平时期几乎就没有什么事好干,更说不上什么权力,特别是在军队的晋升,嘉奖等人事权掌握在了国防部的手中之后,总参谋部在军队内部的地位也大大降低了。但是,这仅仅是在和平时期,而在战争时期,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直接向国家元首负责,此时,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地位就调转了过来,在一切以战争需要为第一要求的前提下,国防部等别的政府部门都需要配合总参谋部的行动。所以,总参谋部在和平时期只是个缩了水的部门,而在战争时期,当其权力膨胀起来之后,就显得非常的巨大了!

    这一点,在对俄战争中表现得非常的明显。在战争初期,因为要配合军事行动,所以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几乎都受到了总参谋部的影响。这还仅仅是一场局部战争,如果是一场全面战争的话,总参谋部就将是国家最高军事权力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该机构中策划战争行动的关键部分。因此,只要在战争时期,总参谋部的权力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超过了中央政府。而李禹民一上来就换了总参谋长,那么他的目的无疑将是下面两种。

    一是控制国家的武装力量。虽然总参谋部对军队不直接进行控制,国家元首是通过国防部来管理军队的,但是在战争时期,国防部仅仅负责征召新兵,训练新兵,提供后勤保障,管理军事生产等辅助性事务,而真正的军事指挥权则在总参谋部的手中。因此,李禹民要想完全控制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国防部与总参谋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样不管是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能够保证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杜威是李佩霖时代的总参谋长,代表的是老一界政府,而不是新的政府,所以,杜威下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二是李禹民极有可能已经接受了鲁毅提出的意见,认识到在战争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国家急需进行军事动员。而将总参谋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至少比交给别人要好。而且,通过掌握总参谋部的权力,也能够对未来爆发的战争做出及时的反应。因此,李禹民换上的新任总参谋长,前空军司令钱亮上将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将军,至少,在未来战争中,他比杜威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好一点吧!

    鲁毅并不是很在乎谁来当总参谋长,这对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他对钱亮也很熟悉,知道这个上将的能力是不错的。但是,在鲁毅想到很有可能是自己的意见让杜威丢掉了总参谋长的职位,他就有点不舒服了。当然,他不认为自己向李禹民提出的建议是错误的,只是李禹民这种处理的办法是不是太极端了一点呢,拿外交上的那套手段来处理国内问题,这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实际情况呢?

    总参谋长被换掉之后,陆海空天四个军种的司令也在李禹民上台一年之后换了人。这四个军种司令在当任期间的表现都是不错的,至少在鲁毅看来,他们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即使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是也没有什么大错误,都坚决的执行了中央政府的军事改革方案,把军队管理得很好。当然,撤换他也是可为可不为的事情,而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李禹里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得对军队的完全控制权,也许,这是每一个国家元首上台之后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吧。当年,李佩霖上台之后的作为也没有什么差别。

    李禹民换上的四个军种司令都有二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与李禹民的关系很好,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