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方的前线官兵来讲,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一个月内的三次战斗还好说,毕竟是双方谈毛了之后明刀明枪的在干,但是在此之后,双方的战线已经不再平静了,各种小规模的战斗此起彼伏,而且双方都学会了放冷枪,特别是当双方的侦察部队与特种部队大规模的投入到战线的防御作战上之后,这种打冷枪的情况简直就举不胜举。
3月底,在双方的临时停火重新恢复之后的一周之内,中国巡逻队在战线上遭到了5次伏击,阵亡官兵3人,重伤12人,另外还有20多名轻伤员。俄军的这一行动立即激起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很明显,这是一种挑衅行为,虽然这极有可能是俄罗斯前线部队的擅自行动,他们只是要报复在前一个月战斗中遭到的惨重损失,而不是俄罗斯最高政府的有意行动,但是俄军既然可以擅自行动,那么中国的前线部队为什么不可以擅自行动?
第二周,中国的前线侦察队一方面扩大了规模,另外一方面也给俄罗斯的伏击者设了几个圈套,在两次战斗中,就打死了10多名伏击中国巡逻队的俄军官兵,其中还有数名俄罗斯的特种兵!这一战,彻底的打击了俄罗斯军队的信心与士气,他们的特种兵竟然还不是中国普通巡逻队士兵的对手!而且,这完全是一场步兵间的公平战斗,出了使用常规的巡逻队的装备,以及在撤退时使用的战场运输工具之外,双方都没有使用任何的支援力量。仅仅是步兵间的战斗而已。而且,现在中国在前线布防的部队已经换成了别的部队,都没有参加过前面的正规战斗,而这种士兵素质上的差距,让俄罗斯士兵彻底的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战败的道理了!
当然,这种前线部队之间自发的战斗是没有人管的,虽然双方的最高领导层都下了命令,禁止一切战斗行为,但是这却并不妨碍巡逻队的自卫行动。而这些战斗到底是由谁挑起来的,这已经无法证实了,因为双方都不承认是自己挑起战斗的,自然在写作战报告的时候也会把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这样,战斗就都变成了自卫性质的,后方的命令自然就无法起到任何的阻止作用了。而这种部队间的小规模战斗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只有越演越激烈,而不可能缩小的。
到了4月份,双方的这种冲突开始升级了。先前还是双方各自设下陷阱来打击对方的巡逻队,而到了后来,就成了直接出动小规模的作战部队来直接包围打击对方的小股巡逻队,甚至还使用上了大量的步兵支援武器,比如出动步兵战车参加巡逻,其实就是用来与对方的巡逻队作战,使用迫击炮来打击对方,甚至还使用了战场干扰系统来破坏对方巡逻分队与后方的联系,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干扰装置来故意让对方的巡逻队进入自己的控制地区,然后使用炮兵对其进行猛烈打击!反正,只要在作战规则范围之内的,双方都想方设法的给对方制造伤亡!
在这一个多月的对峙中,双方的损失都不小,因为这几乎完全是步兵之间的战斗,是一种纯粹的战斗,在没有支援,或者支援不多,也不及时的情况之下,步兵装备的差距对战斗胜负的影响并不大,只能够提高士兵在战斗中的生还率。最关键的还是看部队的素质,特别是步兵协同作战的素质问题了!
一个月之间,俄罗斯就有数百名士兵被打死,受伤的反而不多,因为中国士兵的装备确实要比俄罗斯步兵的好很多,另外,中国士兵的素质也要好很多。即使是在中国的二线部队中,对步兵作战技能的培训都是非常严格的,并没有因为步兵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大,以及步兵装备性能的提高而有所松懈。而俄罗斯步兵的训练就要差很多了,因为其主要的陆军部队都在前面的战斗中损失掉了,而新培训的士兵大多数都只在培训营里接受了2个月左右的训练,其素质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最大的缺陷出了战斗素质之外,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差距,在战斗中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中国军队的损失就要小很多了,只有30多名士兵阵亡,但是负伤的不少,其中以轻伤占多数,这证明了中国步兵战斗装备的设计合理性,以及其先进性。而这也为双方步兵武器装备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数据以及借鉴,让其能够在新的步兵作战系统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战斗中的需要!
到了5月份,俄罗斯方面首先受不了这么大的伤亡了,虽然在他们的作战报告中,这都是正当的自卫防御,但是这么大的损失,特别是已经有了作战经验的官兵的损失让俄军的前线指挥官的面子上很挂不住,后方的指责更让他们处境艰难。虽然俄最高决策机构已经知道前线发生的这些战斗的真实情况,但是他们却并不在乎这些,而是给前线指挥官施加了更大的压力,要他们必须在前线的战斗中挽回劣势,给予中国一个深刻的教训。当然,这完全是俄罗斯政府为了挽回面子的行动,因为此时全世界关注的不仅仅是中俄之间的谈判,还有前面战场上正在进行的这场特殊的战争,大量的战地记者都已经深入到了中俄军事分界线的两边,密切的关注着双方部队之间的这场小规模战斗。
到了5月份,俄罗斯的前线指挥官也有点受不了了,因为他们的部队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