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鞑靼斯克停战谈判已经是被写入历史中的一次谈判,在这次谈判中涉及到的问题之广,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之深,甚至对整个世界来讲,其影响之广,再加上该谈判所涉及到的这场战争在历史中的地位,这都是一场创造了太多第一的谈判。当然,最让人能够记住的还是这场谈判中的双方所经历的坎坷历程!
8月初,即谈判开始的时候,中俄之间的一次创记录规模的炮战就为这场谈判带来了不祥的预兆。接着,双方在战俘问题的谈判上陷入了僵局,又拖了几天的时间。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与后面双方在谈判中所爆发出来的矛盾来讲,这简直就是小儿科!
8月底,双方终于在谈判上取得了第一个一致意见,即将所有问题进行联合谈判。但是在这破天荒的第一次将所有问题进行综合谈判的时候,双方立即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及怎么来衡量每一个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这些谈判条款的价值!
光是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谈判专家,经济学家,外交家,以及随后扩大编制的谈判团内的众多成员开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一讨论就用了半年时间!
对战场上的官兵来讲,这半年是最轻松的,双方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成规模的冲突,最大的冲突只是班一级巡逻队之间的小规模战斗,而且双方的伤亡都不大,在收到了后方的命令之后,都迅速的脱离了战斗。当然,这半年之中,中俄双方在战线上的兵力对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俄罗斯的生力军投入到了战场上来,而中国方面,作为主力战斗部队的8个军都先后撤下了战场,换上了新的部队。
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很碍眼的问题,即俄罗斯那几万一直被中国围困的部队的生存问题。因为双方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之中,而临时停火协议也自动施行,俄罗斯的补给部队无法越过中国控制的战区,向这支部队提供任何补给。而中国在向这支部队提供了两个月的最低限度的补给之后,也因为在一次谈判中与俄罗斯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最后停止了对俄罗斯这支部队提供补给了。当然,这支一直生活在死亡线上的俄罗斯部队在失去了补给之后,恐怕连一周都生存不下来。而且,夏天已经快要结束了,等到秋天一到,这支部队的生存就更成问题了,因为战争是在夏季爆发的,这些部队都是在进攻的时候被围住的,几乎都没有携带足够的冬季作战服装。而西伯利亚地区的秋天是很短暂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秋天,夏季过去之后,基本上就到冬天了。
到了十月底,该部队已经因为缺乏冬季生活物资,而产生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这些人中间,90%以上是冻伤的,而且还非常严重。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俄罗斯最终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做了一个巨大的让步,同意了中国用来衡量谈判价值的条款,最终让中国同意为俄罗斯空军的运输机提供一条空中航线,让俄空将这些部队需要的物资送了过去。当然,这一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这几万部队还是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俄罗斯现在还必须要动用大量的战略空运力量,以及使用大量的物资来维持这支部队的生存。以5万人每天的必须消耗来计算,俄空军的战略运输部队每天就必须要出动150架次载重量50吨的运输机为这支部队提供支持,而这笔消耗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不管怎么样,双方的前线部队在这半年的时间中还是比较轻松的,没有战斗的日子总是比较好过的。虽然双方的侦察部队以及监视系统从来没有松懈过,但是比起战斗时的情况来讲,这种和平的时光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比起这些前线的战斗人员来说,后方的那些协助谈判的人员的压力就非常巨大了!
在讨论衡量谈判因素的价值问题时,双方的矛盾是非常巨大的,仅仅是在衡量战俘的价值上,中俄双方的分歧就非常巨大。按照这个差距,双方几乎没有谈到一起的可能性。而这就有了中国停止为俄被围部队停止供应的事件。而最后,也迫使俄罗斯在战俘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双方最后谈下的结果接近了中国的要求,这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当然,双方还有着巨大的分歧,比如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析,在战争赔款上的分歧,以及在处理双方伤员所消耗的经费上的分析,战后对俄军事实力进行限制的分歧,那支被中国海军扣留的俄太平洋舰队的分歧,双方缴获的对方武器装备处理问题上的分歧。反正,所有的问题要综合到一起来谈判,就得将这些问题的价值具体化,并且找到一个衡量的标准。而就算是这个标准也不好找,中国坚持要以停战谈判开始,即8月8号时人民币与卢布的汇率来做为价值衡量的标准,而俄罗斯则坚持应该以谈判结束日期的汇率来进行交换。反正,在所有的问题上,中俄的观点差距仍然非常巨大,而这也就是仅仅在价值衡量标准上就花了半年时间的主要原因!
谈判中的花絮也不少,比如为了搞垮俄罗斯的经济,中国与欧美之间就在暗中来了一次经济战争,但是最后双方都在考虑到了一场大规模经济战争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三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也不可能承受起这样的经济压力与损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