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局势。当然,俄罗斯军队的战略反扑被我们挡住了,现在我们又重新获得了军事上的优势。所以,我建议,暂时先不对这批俄罗斯军队实施歼灭作战,而是将其作为谈判的筹码,与俄罗斯进行政治与经济利益上的交换。当然,具体的决定,仍然需要中央领导来决定,我只是发表我的个人意见而已!”
鲁毅足足说了十多分钟才坐了下来,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将军也觉得一身轻松了。相对来讲,作为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他的压力不是很大,但是作为一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鲁毅知道自己在国家政局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力。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如果能够全歼这支俄罗斯军队的话,将使俄罗斯丧失最后一批精锐的国防力量,彻底的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这能够让中国至少拥有一段相当长的安全时期,至少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别想再对中国构成威胁了。但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讲,过分的削弱俄罗斯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好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国际环境异常复杂的时期,一个被过分削弱的俄罗斯不见得就能够给中国带来好处!首先,俄罗斯被过分的削弱,只能够导致俄国内环境严重恶化,甚至会导致俄罗斯分崩离析。而中国是紧挨着俄罗斯的,当俄罗斯发生国内动乱的时候,必然会有大批的难民涌入中国,这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次,俄罗斯是中国屏蔽欧洲威胁的一道天然屏障。虽然在战后,俄罗斯必然会向欧美靠近,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俄罗斯不会跟欧洲走得太近了。如果俄罗斯被彻底削弱的话,就将引发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地面对抗,这比抵抗俄罗斯的威胁要严峻许多了。第三,作为国际政治力量的一员,俄罗斯也不应该被过分的削弱,不然的话,另外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都会重新施加到中国的身上,这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危害更大!当然,还有很多的理由需要俄罗斯保留一点力量,因此,从鲁毅的角度出发,他并不赞成彻底的瓦解俄罗斯!
鲁毅缓过气来之后,朝李佩霖看了一眼,两人中间隔着几个人,所以将军只能够看到元首的一半脸色,但是当他发现李佩霖也在向自己看过来的那个眼神之后,已经明白主席正是持的这个观点。当然,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自然会比鲁毅要全面很多,而李佩霖肯定也有同样的想法,一个被过分削弱的俄罗斯对中国来说是害处大于好处的!
“……其实,就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接受俄罗斯的停战请求,我们的财政状况虽然还没有俄罗斯恶劣,但是种种情况都显示,我们不应该将战争进行下去了……”
总理就政府工作方面的情况来分析这场战争谈判的必要性的时候,总参谋部与军队的几个将领都没有怎么认真的听。毕竟,将领与政府领导在考虑问题时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中国完成了军政改革之后,军政已经分家,军人就只负责军事方面的事情,而不应该过多的考虑政治上的问题,政治问题由政府领导决定。所以,大部分将领的思想都是以军事为主的,既然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那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手段?以现在军队的战斗消耗来看,完全是国家经济所能够承受的,而且军队在战争中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这对经济发展也是帮助,那么为什么要停止战争?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军事上的考虑,也仅仅是这些将领的一种发泄而已。在政府指挥枪杆子之后,军队是必须要服从政府领导的!
鲁毅与李佩霖用眼神交换了一下各自的想法之后,已经大概了解了主席的想法。虽然两人的想法比较接近,都认为这场战争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而且利用现在被围困的那支俄罗斯军队在谈判中尽量获取好处。但是,李佩霖的出发观点是不一样的,国家元首首先考虑到的是国家利益,即怎么在谈判中获取到最大的利益,实现一些在战场上所无法实现的东西,比如夺回被俄罗斯侵占了上百年的那部分领土,要求赔款等等。当然,这种观点与鲁毅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最后两种观点所需要采取的办法却非常近似!
鲁毅把目光转移到了政府总理的身上,从总理的表情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政府部门的领导都非常赞成立即停止战争,与俄罗斯谈判。经济方面的压力就不说了,说白了,总理是想见好就收,相对来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受到的经济压力反而并不大。随着战场转移到蒙古地区之外,对蒙古的开发工作也在顺利的进行之中,这极大的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政府为战争所发行的最新一期国债更是在一出兽的当天就被抢够一空,很多人不是为了买国债而投资,就是买了支持国家,人民的热情永远是向着国家的。另外,随着远东地区局势的稳定,也需要政府向该地区提供大笔的发展资金。现在好了,大量用不掉的钱用了出去,找到了投资地点,经济自然就被带动了起来。当然,各部门的负责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连国防部长在内,这些政府官员的意见非常统一,停止战争,进行谈判!很显然,政府总理早就与这些部门领导人对好了口径了。
当鲁毅的目光转移到了总参谋长身上的时候,他发现这位在战争期间都表现得异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