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双方的大使级谈判代表还在日内瓦就停战的初步问题进行讨价还价般的磋商时,俄罗斯军队在全线发起了新一轮的战略反扑。当然,战火重新爆发之后,谈判已经破裂,而就在这一天,上百万的俄罗斯军队如同潮水般的从他们藏身的地下工事中涌了出来,扑向了中国军队扼守的战略据点!
在所有国家的侦察卫星拍摄下来的照片中,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的丘陵与山区好象都被烈火点燃了一样,方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战斗在进行着,光是这一天晚上还在持续的战斗就达到了上百场,双方的军队不分日夜的战斗着,似乎这将是中俄之间最后的大决战一样!
这一天中,沉睡了近20天的西伯利亚大地好象重新苏醒了过来一样,而中俄双方的军队在休整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也都拿起磨利里的刀枪,开始了新一轮拼杀,双方本已经开始松弛下来的神经再度绷紧了。谁都知道,这一战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只是俄罗斯输得多与输得少的问题!
傅归伟少将在收到了总参谋部嘉奖的令之后着实兴奋了一阵,但是在等了几天还没有答复之后,他也有点不耐烦了,只有委托那些在总参谋部内工作的老战友去打听一下,一打听,少将才知道,总参谋长是有意的扣下了嘉奖令,还说了,所有的嘉奖都要等到战役结束之后才颁发,打得好的,可以参加元首亲自授奖的仪式。少将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明明就是在威胁他们嘛,要是打不好,那还不全部泡汤了?当然,这也确实是个激励的好办法,如果打好了,可以直接获得与元首见面的殊荣,这可不是一般的嘉奖呢!
少将在对这次嘉奖有了新的认识之后,也同样的认识到了战场上的险恶局势,说白了,54军是孤军深入敌后,扼守住了西伯利亚中部地区的北大门,俄罗斯在北蒙古战区被困部队要想逃跑,就必须要从他们这里经过。而在收到了最新的战场情报之后,少将也认识到了54军作战任务的重要性与危险性。200公里的纵深看起来很大了,但是对于擅长于雪原作战,并且有着不少雪地作战装备的俄罗斯军队来讲,这点纵深算不了什么。最麻烦的是,天气与自然条件的限制,给54军的防御部署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因为托米斯克位于西伯利亚森林的南缘,而现在又到了化雪的夏季,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交通系统本来就很糟糕,很多道路都是几十年前的老路了,甚至还有上世纪修建的低等级公路。交通环境对部队的机动防御作战产生了巨大的限制。首先,因为化雪而产生的大面积沼泽地区限制了重型装甲力量的使用,大部分重量超过了40吨的主战都只有当做固定火力点使用了。而重量在20吨左右的步兵战车虽然还可以进行机动防御作战,但是这不足以保证能够抵挡俄罗斯军队的钢铁洪流,当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空军的身上也是很不现实的,毕竟在大战全面爆发的时候,空军能否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都还是个问题呢。本来54军就远离主战场,要是到时候空军的支援不及时的话,还得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防御,而仅仅凭借那些步兵战车与俄罗斯的主战坦克作战,这也太悬了一点!
傅归伟少将的关系确实不错,他当年担任中级军官时的很多战友都在总参谋部,或者总后勤部工作,所以,在他拿到了作战任务书的时候,就立即与这些老战友取得了联系。他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尽量为54军加强一些火力部队与寒带作战部队,另外,为54军送来更多的适合在糟糕地理条件下作战的装甲装备!
不知道是傅归伟少将的关系起到了作用,还是总参谋部已经提高了对54军战区的重视,反正在新的战斗爆发之前的近一周时间内,战略空运部队为他们送来了2个作战单位的雪原部队,另外还送来了能够让满足一个师作战需要的雪地作战装备,其中最珍贵的当属400多辆能够长期进行悬浮的磁动力主战坦克。这种坦克连38军与39军的装备数量都不多,是中国陆军装备中最新的型号,而首先配备到了54军中来,可见54军已经得到了多高的重视!
傅归伟得到了这些补充之后,对防御作战的信心就更为强大了,他立即重新对战场进行了部署,将纵深扩展到了250公里左右,并且利用送来的传感器弹药,在这250公里的防御纵深内设置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雷场,这些雷场的总面积达到了防御地区的80%以上,布设的数十万枚传感器地雷将在防御作战中产生巨大的威力。当然,他还留了一手,至少留了一半的传感器弹药,因为谁也不知道后面的战斗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地方用得上这些弹药!
经过了近一周时间的精心布置,54军的防御阵地明显加强了很多,兵力也超过了35000人,达到了54军历史上人数最多的顶峰状态。而在战斗爆发前12小时,所有的部队都到达了预定的防御阵地,防御部队已经展开了,而傅归伟少将更是将军指挥部向前挪了50多公里,设在了安热罗苏真斯克北面的一个农场庄园内,同时各师部也都靠前布置,一切防御工作都已经到位,现在就等着最后的战斗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