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的残酷战斗中,他们顶住了。当大部队赶到的时候,这个连先前投入战斗的24辆坦克只剩下了8辆,包括指导员,两名排长在内的数十名官兵阵亡。而随后赶来的别的8辆坦克也有2辆被击毁。而在他们连的阵地上,至少有100多辆俄罗斯坦克被摧毁,还有数百名俄罗斯士兵成了陪葬品。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连几乎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但是他们成功的解救了三支运输车队,阻止了俄军的袭击,成功的为前线进攻部队保护了其后勤补给线!
中国军队在这个时候短暂的停止了战略进攻的意图是相当明显的,即立即调用原本做为第三梯队的进攻部队来加强与保护脆弱的补给线。同时,中国空军也开始迅速的行动了起来,战略空运司令部投入了至少1200架重型垂直起降大型战略运输机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另外还有数千架各种大小的垂直起降运输机为前线部队服务。而空军打击部队也抽调了一部分力量来加强对后勤保障线的掩护与支援。
半个小时对现代化战争中的战术调整来说已经足够了。已经集结好,准备投入进攻的第三梯队的部队迅速的展开,接着在国内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四梯队的部队迅速投入到了战场上,以加强进攻部队的突击力量。
空军的反应更是迅速,在这半个小时内,空军重点加强了对俄罗斯纵深防御地区内的军事目标的轰炸行动,重点打击俄罗斯陆军的重装甲部队,以及防御阵地上的永久支撑点!猛烈的轰炸一方面摧毁了俄罗斯防御的物质力量,而另外一方面,也打击了俄军的士气。当这些俄罗斯士兵发现自己已经处于无处不在的中国空军的轰炸之中的时候,恐怕就算是最勇敢的士兵也要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了!
对任何一名将领来说,计划是永远跟不上计划的。所以,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仅仅是为战略进攻提供了一个大的计划基础,而在实际的战斗中,还要依靠前线军官的指挥,以及基层军官的发挥!而且,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优秀的军官,在投入到实战中的时候,恐怕也会多少出点差错吧!而战争的双方,谁能够将这种差错控制到最小的范围之内,降低因此带来的损失,那么谁就更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战略处的负责人,在战争爆发之后,鲁毅的工作多局限在了情报搜集,以及分析工作上。从职能上来讲,战略处已经成为了为总参谋部提供服务的一个分支机构,当然,大将也就成为了一个总管情报工作的头头而已了。
对自己的工作,鲁毅从来不会太过于挑剔,他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能够尽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当然,他也知道,自己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他对战略处最为了解了,而且也深知战略处在国家机构中的重要性。正是知道这一点,鲁毅才毫不松懈的投入到了现在的工作之中,将自己的才能彻底的发挥了出来!
说到对这场战争的贡献,战略处这些战斗在后方的人员的贡献绝对不比任何一名战斗在前线的官兵,以及战斗在黑暗之中的情报人员要少。现代化战争的灵魂就是情报,正确的情报往往决定着一场战争的结局,甚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而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的情报机构是非常庞大的,那么所能够获得的情报数量也非常巨大。别的不说,那些间谍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每天的数量就以百万张计算。虽然大部分的照片都在计算机筛选之后被淘汰掉了,但是剩下的照片仍然需要由情报分析人员来确认其价值,以及把照片本身的价值发挥出来。当然,这部分工作一般是由国安部或者军情局的情报分析人员来做的,两个情报部门中,干这个行当的人员就超过了5万名!但是,这仍然只是得出了一个大体上的结果,最终,所有被确认有战术意义的情报会被直接发送到总参谋部去,而有战略意义的情报则会送到战略处来,又战略处的高级情报分析专家做最后的坚定与甄别工作,最后才会交给别的部门使用。
就是这一点贡献,虽然看起来并不大,但是却为中国的战略决策机构提供了80%以上的重要战略情报资源。其实,仅是情报一方面的贡献,战略处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还不是完全的,在战略处,还有一支非常隐秘的部队,知道这支部队的人,出了鲁毅之外,就只有负责为该部队提供情报支持的两名高级官员,甚至连国家元首都不知道这支部队是隶属于战略处的。但是,这支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却是任何一支其他的部队所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中国网络战与信息战最高级的一支特种部队,隶属于战略处,直接向鲁毅负责!
这支神秘部队的人不多,但全是中国在网络,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尖端人才。这支部队的成员年纪都不大,平均年龄只有26岁,其中最大的只有31岁,最小的才18岁,但是他们都是这方面的超级天才,是一些完全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人。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成为了最先发动进攻的部队,正是在他们的引导下,中国其余的几支网络部队才顺利的进入了俄罗斯的核心战略网,最终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