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中,已经详细的阐明了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预言仅凭空中部队就能够获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但是直到20世纪末的南斯拉夫战争时,才第一次出现了由全面的轰炸来迫使一个国家投降的记录。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场很不值得称道的战争,因为轰炸最终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终美国与欧洲还是派遣了大量的地面部队进入巴尔干半岛,以获取轰炸之后的战果。而历史上,真正完全通过空中打击获得最终胜利,而最终没有动用地面部队一兵一卒的,还是在2065年爆发的这场南亚战争中。中国通过全面的轰炸,最终迫使巴基斯坦投降,而直到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也并没有派遣一支正规的地面部队进入巴基斯坦(特种部队不算在此行列),并且以此保证了南亚地区的稳定,保证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
虽然是一名海军将领,但是鲁毅对杜黑的《制空权》并不陌生,特别是对其中那套制空权理论更是了然于胸。二战之后,海军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一支主要担负打击任务,而非是夺取制海权任务的海军来讲,其实行动的有效性主要就是对空中力量的合理利用。换句话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海军仍然需要由空中打击来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因此,从一开始,鲁毅就高度重视这场战争中空中打击的应用。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并不打算过度的介入到这场战争中去。这不是一场属于中国的战争,虽然就发生在中国的身边,但是印度地区的情况太为复杂了,所以中国的过分介入,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在21世纪初之后,印度地区能够保证50多年的大致稳定,中国能够保证在该地区的利益,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并没有过分的介入印度地区的争端之中。这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基本政策,这是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地区,是一个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地区,也是一个相对来讲很落后的地区。所以,中国不愿意为着不值得的利益而过分的介入,这就限制了地面部队的使用!
从国内情况来考虑,中国的军政改革已经走到了关键时刻,所以中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心于一个不重要的地区。如果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地面部队的话,不但会导致军费开支全面上涨,更主要的是,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政治麻烦。中国军队虽然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解决掉庞大,但是战斗力并不强的巴基斯坦军队,但是占领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不是通过军事行动就能够解决的。所以,采取空中打击,而不投入地面部队的战略安排,本身也符合中国自己的国情。
这几个方面的影响,最终决定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干预,但是不过分的介入,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是不指望彻底解决南亚问题。而这,就只能凭借鲁毅手中近2000架的作战飞机,以及4艘战列舰,还有为数不多的特种部队来实现了。当然,在他们的身后,有着一个强大国家的支持!
17日凌晨的战斗是最为激烈的,巴基斯坦方面早就做好了防备中国介入干预的准备。零点十五分,当第一批中国的攻击机从伊朗,阿富汗,新疆西部还有阿拉伯海上的航母上起飞的时候,巴基斯坦的防空战斗机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是它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早已经等在巴基斯坦边境附近的那些制空战斗机,以及其身后强大的支援系统!
虽然,从实力上讲,巴基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地区性强国,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地区性强国其实就是弱国的带名词。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期,这个道理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当时,伊拉克绝对算得上是海湾地区的地区性强国,但是在超级大国面前,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美国40多天的轰炸,彻底的摧毁了伊拉克的防御力量,而在其后的地面战斗中,伊拉克强大的陆军沦落到只有逃命的份了!
这就是现代化战争中实力差距所带来的现实,而此时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差距,也与当年伊拉克与美国的差距好不到哪去。虽然巴基斯坦装备了至少350架现代化的制空战斗机,但是这些战斗机并没有配套的支援性飞机,而且网络化严重不足。最主要的是,这些战斗机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提供的,虽然有的依靠西方国家提供的技术支持进行了改进,但是改进效果并不好,而且还增加了巴基斯坦空军后勤保养的难度,以及飞行员训练的难度。另外,巴基斯坦空军本身在信息战方面的能力就不强,对任何一个超级大国来讲,可以出售最先进的战斗机,但是绝对不会出售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而这,其实才是现代化空战中的关键点!
从美国在第一次冷战时期发展了电子战战机以来,电子战飞机就成为了空军中最重要的力量组成部分。虽然大部分的电子战飞机不承担主要的打击任务,也不会执行空战任务,但是其在空中战斗中所起到的作用,却超过了任何一架先进战斗机。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来没有哪个超级大国会将自己的电子战飞机出口,这也是事实。因此,在第一轮空中交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因为在情报,信息,网络,以及电子战方面的诸多缺陷,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这与50多年前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