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吕宋既其周围岛屿战斗的残酷性远远的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想,特别是在巴坦群岛,以及林加延湾的登陆作战,所遭遇到的抵抗远远的超过了先前的估计。巴坦岛上的战斗持续了一周,迫使中国最后放弃了在周围岛屿上的登陆行动。而直到20多天之后,才艰难的拿下了班诗兰省,在吕宋岛中北部开辟了一个不大的登陆场!
在林加延湾登陆,其实也是战役开始之后,才采取的一个折中计划。先前,空降15军在拿下了哥黎希律岛之后,原本计划在马尼拉湾登陆的海军陆战队2师却被用到了巴坦岛方向,支持陆战1师的行动。而日本此时也紧急从棉兰老岛调遣了5万多军队过来,加强了马尼拉等重要城市的防御工作。所以,总参谋部最后决定,暂时不在马尼拉附近登陆,而是在吕宋岛中北部地区选择一个新的登陆场,同时,谋求夺取巴拉望岛!
正是这次战役计划修改,让整个战役的时间延长到了三个月。同时,兵力投入为之前计划的好几倍,到最后,光是空军就投入了1500架作战飞机!可以说,当时中国打得很无奈,但是又不得不打,因为这是20多年来,中国军队面临的第一次登陆作战行动,而20年,足够产生一次军事革命了,必须要在战争中,让自己熟悉新的登陆战术。因此,在第一次登陆行动中,花费得大一点,仍然是非常划算的,至少为后面的登陆作战行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为了减少对兵力的要求,放弃在巴林塘群岛以及巴布延群岛的登陆行动是必然的事情了。而到此,日本已经在这两个群岛上部署了2万多部队,明显摆出了死守的架势了。但是也该这2万多日本兵倒霉,直到战争结束,中国都没有攻占这些岛屿,道理很明显,中国空军摧毁了岛上所有的空军基地以及远程兵器,而且这些岛屿都已经在中国的包围之中了。那么,岛上的日本兵不但无法逃走,也无法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构成任何威胁。当战争结束时,岛上的21489名日本兵只剩下了不到2000人,绝大部分是饿死的,还有部分是被疾病夺走了生命。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只有胜败,没有人会关心一小搓人的生死!
放弃了在巴林塘与巴布延群岛的登陆行动之后,陆战1师在2师的配合下,迅速的拿下了巴坦群岛,迅疾,两支部队被抽调了出来,在得到适当的补充之后,立即跟随登陆舰队,前往林加延湾外围,准备投入下一场登陆行动。而巴坦群岛的防御工作交给了陆军与空军部队负责,加紧修建岛上的空军基地,以为打击吕宋岛做出贡献,为下一步的登陆行动做好准备!
到8月初,第4舰队已经在高雄港完成了休整工作,在得到了一艘新航母以及一艘新战列舰之后,第4舰队出海与第1舰队会合,组成了第4特混舰队,并且通过巴士海峡进入了南中国海,开始为下一步的登陆行动做准备了!
为了能够在下一阶段的登陆作战中打得更顺畅,中国军队准备了近1个月。其中,重点加强了南海上的几个大型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这些空军基地的首要任务是为空降部队服务,因为空降部队无法跟随登陆舰队行动。另外,还集中了4个陆战队师,200余艘大大小小的登陆战舰。而担任直接支援任务的第4特混舰队拥有4艘大型航母,4艘战列舰,到了战斗的后期,还有8艘由货轮改装的护航航母(主要携带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作战,载机能力并不强,一般执行护航任务,主要作战对象为潜艇,携带的也多是反潜巡逻机。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仍然能够跟随主力舰队作战,为主力舰队提供服务),12艘火力支援舰(仿造台湾战争期间建造的火力支援舰,只是,这种由10万吨级货轮改装的战舰装备了12门战列舰的主炮,携带的炮弹也是战列舰的数倍。出了在防御能力,速度上不如战列舰之外,其打击能力远远超过战列舰。当然,这种战舰也只能够在自己夺取了绝对的制空权,并且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够为登陆作战提供帮助,可以说是一种用途相当单一,单位效果却非常显著的战舰)投入战斗。而正是随着后期大量战舰的加入,登陆部队才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吕宋岛战役完全改观!
在林加延湾开始的登陆行动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担任抢滩任务的陆战3师从一开始进展就不顺利,如果不是有强大的火力支援,恐怕早在日本优势兵力的打击下被赶回大海了。当然,日本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来,光是收拾阵地上日本军人的尸体就花了不下3万只裹尸袋!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中国在登陆吕宋岛的时候,其实新的登陆战术,以及在这种新的登陆战术指导下的各军种配合作战的方式还在磨合之中,这绝对无法避免产生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相似的情况,在战争史上并不少见,比如二战中的大规模机械化空地协同作战,就是在战争初期,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才慢慢摸索出来的。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新式登陆作战方法,照样是在经历了瓜岛血战,硫黄岛血战等数次残酷的登陆作战之后才总结出来的。而现在,新的军事革命无法避免,自然会产生众多的新战术,战略思想。而随着变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