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完成了经济体制整改,国家进入战时状态,一切由国家计划指挥),2046年,中国将在现有基础上,将国家生产能力扩大0.5倍,生产战舰650万吨,船只5500万吨,战机18000架,坦克15000辆……这种庞大的生产能力,不要说日本,就算是欧洲与美国,恐怕都比不上,而也只有中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毕竟,中国的国家体制与西方世界有着根本的差距,就算同样执行的是时常经济体制,但是,中国政府对国家的控制能力要强很多。特别是在2035年左右,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中国政府制订了完整的国家未来发展计划,开始向社会主义时期过度,有意的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使得中国在战争期间的反映速度远超任何一个国家!
战争打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想将国家生产力转变为战斗力,依靠的还是军队,而且必须是一支优秀的军队。道理很简单,19世纪的中国,经济总量占到了世界的1/3左右,但是在西方列强的面前,中国仍然败了,而且败得很彻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了,同时,也是因为在鸦片的“熏陶”下,中国已经没有一支彪悍的军队!
而为了将战争优势转移到自己这边来,中国军队的努力不可忽视。特别是能在2046年中期,中日军事力量基本上还处于平衡的状态下,将战争的主动权扳了回来,这中间,解放军将士的贡献是最重要的因素!
现在,中国取得了国家战争实力(主要指战争生产能力)的优势,能够有更多的兵力用于战略反击的时候,还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吗?而日本在损失了几乎所有的海军主力舰队,最快也要等到2047年初,才能够组织起新的舰队与中国海军作战之前,能够有效的抵抗中国的战略反攻吗?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虽然中央与总参谋部早就取得了共识,在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发动第一场登陆行动,夺取取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这一招,可以说是为了后面众多行动都做了考虑,如果走成功的话,将为后面的行动带来巨大的好处!
如果能够顺利的拿下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的话,那么就能够轻易的破坏日本在菲律宾地区的资源产地。此时,菲律宾产出的资源,已经占到了日本战争需求的15%左右,这可不是一个小比例!
另外,通过控制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可以封锁东南亚其他地区到日本的航线,迫使日本运输船队绕道巴布亚新几内亚,走密克罗尼西亚到北马里亚纳群岛这条航线。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让日本感到海上航线并不安全,迫使日本继续向南扩张,侵占密克罗尼西亚,进入珊瑚海地区,最终,将导致日本与美国的决裂,至少,美国是不会再给日本一点好颜色看了!
可以看出来,这一步要是成功的话,中国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要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尽快获取胜利的话,可以向南发展,先收复整个东南亚群岛,使日本失去最主要的战争资源,然后通过封锁,轰炸等等手段,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恐怕最终,日本将有心无力,根本无法继续作战了!
如果要想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最终战胜日本的话,就只需要向北发展,通过收复琉球群岛,迫使日本海军在西太平洋上寻找更多的立足点。在切断了日本西部航线之后,日本海军只能够想办法攻占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等群岛,保证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同时获得更稳定的资源产地。而最终,就算美国不向日本开战,恐怕日本也将得不到美国的一丝帮助,连欧洲对日本的态度都会改变很多!
当然,正因为这两个战略方向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在兵力投入上,就存在着不同了!
按照总参谋部的意见,这场战争,中国损失了这么多,特别是军队的损失特别大,凭什么要将最后的胜利果实与别人分享?所以,海军部是主张向南进攻,先攻占整个东南亚群岛,然后再攻击日本本土。而这,就需要投入至少50万兵力,而且还需要庞大的海军舰队,以及空军配合作战。这样一来,在菲律宾北部地区登陆,也仅仅是整个东南亚战役的开始了!
但是,中央军委的态度却完全不一样。对政治家来讲,只要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不管力量来自哪,都可以接受。就算是最后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战胜日本,哪又有什么不一样?而且,作为政治家,不但要考虑到战争中的胜败问题,更多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战争结束之后的国际局势。所以,中央军委主张先在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登陆,封锁了日本西部航线之后,立即向琉球群岛进攻,威胁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扩大在西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加大战略纵深,并且通过进攻行动威胁中国的侧翼。最终导致日本得罪欧美,减轻中国承受的战争压力!
最终,在军队服从党指挥的原则下,总参谋部采纳了军委的意见,只在菲律宾北部地区进行有限规模的登陆行动,主要是策应北面在琉球群岛上的反攻行动。所以,整场战役只策划使用15万兵力,同时将在上海进行休整的第1舰队调了过来,利用第1舰队的两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