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篇 战略僵持 第一章 战略反击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使用自己的力量赢得胜利当然是最好的事情。当然,他并不是不想用战略轰炸机,而是让战略轰炸机承担了第2波攻击任务。也就在航母开始放飞战斗机与攻击机的时候,在中国东北以及华北沿海地区的战略轰炸机也从机场上起飞了,这些战略轰炸机携带的都是重型反舰导弹!

    因为双方舰队的指挥官都想在第一次攻击中彻底的击败对手,因为现代化的战争在很多时候并不容许对方有机会发动下一轮攻击,所以,双方派出的第一攻击波的战机数量都非常巨大,而这直接导致了第一攻击波出发的时间延长。中国航母因为采用了新式的电磁弹射系统,四部弹射装置能够每分钟弹射8架作战飞机,派出所有500架作战飞机,大概需要10分钟的时间,再算上战机在空中编队需要的时间,至少要等到半个小时之后,战机才能够离开舰队上空。而日本航母采用的电磁弹射系统的性能要差一点,每艘航母每分钟只能出动6架作战飞机,而要放出370架作战飞机,再加上编队时间,大概需要35分钟。因为日本舰队先派遣发动攻击,所以,双方的作战飞机几乎是同时离开了自己舰队的上空,杀气腾腾的向对方扑了过去!

    在日本舰队的攻击机还在从航母上起飞的时候,伴随舰队行动的6艘战列舰已经离开了舰队核心,在4艘巡洋舰的伴随下,以全速向中国舰队杀去。在日本海军中,战列舰一直做为舰队主要的打击力量而存在的。按照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航母一方面是舰队防空网的支撑点,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打击对方辅助舰艇的重要手段。但是,因为受到机载反剪导弹性能的限制,日本航母攻击机对主力战舰,包括对方的战列舰与航母的打击能力并不是很强大。所以,日本一直将战列舰作为绝对的打击主力。在任何一场海战中,都应该先由航母夺取交战海域的制空权,然后再由战列舰解决对方主力战舰。所以,日本的战列舰速度达到了60节,而且有着非常强大的装甲防御力量,主炮的口径也超过了中国战列舰。这些,无疑都是在加强战列舰的地位。

    这次,日本舰队仍然是按照这一战术思想在作战,只是在战斗中,增加了航母的作战负担。航母出动的攻击机群不但要打击中国舰队,同时也要牵制住中国舰队的行动,为战列舰的行动提供时间。此时,中日舰队之间的距离为850公里左右。而中国战列舰支队距离日本舰队只有700公里。所以,日本战列舰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够威胁到中国主力舰队,同时,还要面对中国战列舰支队的两艘战列舰的威胁。

    此时,中国部署在前沿的两艘战列舰的价值就显现了出来,日本的战列舰要想突破这两艘战列舰的防御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至少将为中国舰队争取到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中国舰队还可以从容的多进行一轮空中打击。而这也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也许,当初海军部在制订作战计划,让两艘“太湖”级战列舰靠前部署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吧!

    在发现日本战列舰脱离了主舰队之后,此时承担了战列舰支队指挥任务的席林少将让舰队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并且请求皮定均中将为他们再派遣两艘战列舰,最低也要对日本的战列舰进行重点打击,减轻他身上受到的压力。

    在权衡再三之后,皮定均中将只是决定让空军派遣了两个攻击机中队,对日本战列舰支队进行袭击,同时命令席林尽量与日本战列舰游斗,不要正面对抗,以缠住日本战列舰支队,争取时间!其实,皮定均心里很清楚,如果将主力舰队中的4艘战列舰派遣出去的话,他们将在战斗中占据优势。但是,现在舰队防空任务,特别是为航母提供贴身防卫的任务必须由战这四艘战列舰来承担。很明显,这四艘战列舰上装备的12门粒子炮,远比任何一种巡洋舰上的4门粒子炮强大得多。而且,战列舰的防御能力让其能够抵抗住日本导弹的打击,而巡洋舰却不具备这一能力!为了保护舰队的主力,让航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皮定均其实已经放弃了席林指挥的战列舰支队,如果能够用战列舰支队换来整场海战的胜利,那绝对是值得的事情!

    其实,到这里,就能够明显的看出中日两国海军战术思想的差别了。中国一直将航母作为海军的绝对主力,而战列舰只是在特定的战场上,发挥特定作用的战舰,并没有能力取代航母的位置!而这次,中日舰队的实力相差并不大,而最终也正是双方的战术思想不一样,导致了两支舰队的结局完全不一样了!

    10点15分,中国海军的第一攻击波的护航战斗机在结束了与日本第一攻击波中战斗机的纠缠之后,与日本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发生了空战。10分钟之后,跟进的攻击机开始向日本舰队发射导弹。

    此次,皮定均出动了所有200架新式攻击机,每架攻击机携带了4枚新式反舰导弹。这200架攻击机的任务就是打击日本的航母与战列舰。因为日本战列舰已经脱离了主舰队,而皮定均干脆就将所有的打击能力都锁定在了日本航母身上,所有的新式攻击机都将对日本的8艘航母进行打击。另外,还有150架老实攻击机负责对付日本舰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