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始疯狂的发展海军,因为在陆地矿产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只有开采海底资源才能够缓解资源紧缺方面的危机!而对深海资源的利用,最大的限制是技术方面的,如果开采成本不能够降下来,以及无法在开采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并且合理的开采出矿产资源,不要造成浪费与污染,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深海资源的开采性工作!而最早对这方面技术进行研究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虽然中国有着比日本多很多的资源储备,而且还掌握着世界上近4成的陆上资源,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国内资源紧缺的现象。但是,中国自己也知道,进口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而且依靠进口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经济上的压力非常大。所以,早在结束了对日战争,即中国获得了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之后,中国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开采深海资源方面的技术问题了。当然,中国本身的需求压力并没有日本大,所以在研究方面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很多!
2015年的时候,中国在渤海上建立了一座海上矿产开发基地,采用的是浮动驳船型开采平台,而且开采的是浅海资源。中国这么做的意图非常明显,先在浅海海底矿藏的开采上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走向深海开采!而渤海是中国的内海,虽然发现的那处海地矿藏区并不是很大,但是却能够作为一个非常理想的实验基地,为今后的大规模开采行动做好准备。而这个实验一直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34年,该处矿产被开采完毕,中国才在这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浅海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的经验,并且开始着重研究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技术性问题了!
其实,中国在这方面,之所以发展得比较缓慢,最主要的是将注意力放到了环保上。在开采渤海的海底资源时,中国开始了一项持续长达20年的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涵都知道,人类在海洋上的活动,多多少少都会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活与繁衍。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其实才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中国是最重视发展基因技术的国家,自然不会来破坏海洋这些独特的生物群体,而是要想办法保护它们,然后再研究它们!而在开采海底矿产资源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对海底的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所以,中国在研究海底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的速度慢了下来,就是要满足生物学研究方面的需求!
本来,渤海内的这座海底矿产区的开采时间在5年左右,但是因为要搞生物学研究,所以开采进度防满了许多,一直开采了19年!而生物学的研究持续到2035年,这座海上开采平台被拆掉的时候才结束。虽然,中国在研究海底矿产开采技术方面因此而落在了日本的后面,但是中国在研究海洋生物学方面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且第一个开始建立海洋生物基因库,这为中国后来的发展,特别是建设海上牧场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注重的是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而日本注重的只是眼前的利益!
日本对深矿产开采方面的技术研究,到2035年左右取得了成熟。而这个成熟,只是说的技术上的成熟,而并不是商业运做方面的成熟。对于一个急需资源的国家而言,即使初期开采的代价再高,日本都不会在意,因为在他们看来,资源才是第一位重要的东西!
2036年,日本在八丈岛附近开始建设第一座深海矿产开采平台。日本人也是使用的浮动驳船平台,这主要是深海矿产与石油并不一样,石油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开采,而矿产资源,特别是现在能够开采的大部分矿产资源基本上是裸露在海底地表上的,所以需要使用移动开采技术。当然,这方面的技术最大的难题就是定位,以及保持开采平台的稳定性#涵都知道,西太平洋地区是台风经常光顾的地区,而在台风到来之时,12级海况是很经常出现的,所以,怎么保护开采平台在台风季节仍然能够稳定工作,至少是能够抵抗台风的侵袭,这就成为了最大的技术难题!
日本人在这条路上走了很多的弯路,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涉及到的问题与学科非常多。当然,经过好几年台风的磨练,日本在损失了数座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之后,终于在惨痛的教训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从2040年起,日本在克服了最主要的技术难题之后,开始大规模的修建海上矿产开采平台了!当然,几乎同时,日本也开始大规模的修建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开始了对深海石油的开采行动!当然,直到2045年之前,日本的主要开采活动都集中在自己的领海与专束经济区内,因此并没有引来多大的国际纷争。只是,日本人不注意海洋环保,恶性的开采行动,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指责。特别是当人类的生存建立在了海洋资源上的时候,日本人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简直就让其成为了世界的蛀虫!
当然,因为日本人的恶意开采行动,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作为日本的海洋邻国,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日本在这方面的行动,甚至多次发出了战争警告!因为在2045年之前,日本的开采行动还在自己的领海与专属经济区之内,所以中国也最多是指责,并且在海洋上威胁日本一番,让日本的行为稍微收敛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