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损失了40多辆坦克,以及300多名人员,换来了参战之后最大的一次胜利,也是第一次胜利。而这一战,也让很多国家改变了对伊朗军队的看法,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据后来解密的资料,俄罗斯原本是想在伊朗大规模参加第五次中东战争时发动南下战略的,谋求打通到海湾地区的通道,同时收复伊朗在暗中支持的3个高加索国家。但是,在中国派兵驻扎大不里士,而伊朗军队也在叙利亚战场上有了这次“精彩”的表现之后,俄罗斯立即放弃了这个疯狂的计划!
在伊朗师开始行动的同时,伊拉克入叙作战的部队也开始行动了。而从整个战场上来讲,伊拉克军队主攻的南面战场才是主战场!
按照作战计划,伊拉克军队必须要在2天之内占领舍赫巴,然后进攻伊兹拉,占领叙约铁路干线上的这座主要城市,然后向戈兰高地方向进攻,威胁到以色列军队的后方,为最终收复戈兰高地创造机会!当然,从难度上来讲,这个方向上的进攻也是最困难的。以色列清楚的知道,大马士革方面的战斗多半是以政治为目的的,在军事上的意义并不重要。而要战胜叙利亚,至少是保持现在的战场局势,南部战区的战斗就至关重要了#葫以,在这里配备了7个旅的防御部队,光是在第一线上就有3个旅!
当然,从战斗开始之前,伊拉克就知道他们不可能完成这次的进攻任务。以色列几乎封死了所有向伊兹拉进攻的方向,而他们只有一个师,1.3万人的进攻兵力,却要面对以色列3个旅,1.5万人的正面防御兵力。虽然还有2个叙利亚政府军的师充当配合者,但是以色列方面也有4个旅的预备队。这种兵力与战斗力的对比下,就算是中国陆军都很难完成进攻任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军队从一开始就将重点定在了防御反击上,希望以色列方面能够先发动进攻,然后在防御战中消耗掉对方的主力部队,再借着以色列军队暴露出来的空缺,发动进攻!而在以色列一方,也知道伊拉克的另外2个师即将赶到战场了,所以也不想先进攻,让自己的宝贵力量在没有多少意义的进攻中被消耗掉!
当北面的战斗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南线战场上却是一片平静,双方的主力部队都在努力构筑防御工事,加宽反坦克壕,并且在阵地上配备更多的反坦克力量!为此,叙利亚最高军事指挥部还多次催促伊拉克军队赶快行动,不要耽搁了战机。但是,伊拉克军队就是没有行动,而是耐心的与以色列方面消耗着时间!伊拉克指挥官的心里很清楚,在现在的情况下,以色列一方是消耗不下去的。不管是伊拉克的新部队到达,还是伊朗军队在北面取得突破,以色列方面都必须要撤退,所以以色列方面必然会在战局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前寻找战机,主动进攻!
3月20日,双方在对峙了5天之后,战机终于出现重大的变化了。伊拉克的援军将在1天之后到达,而双方都选择了这个时候发动总攻!
以色列的军队是从舍赫巴发动冲击的,目标对准了伊拉克与叙利亚军队防御的核心,希望一战能够定胜负,然后在控制了战场的情况下迎战伊拉克的增援部队!这是以色列现在唯一的办法,因为时间上已经让他们没有办法打一场长时间的正规战了,必须集中力量使用,争取在第一轮的战斗之后就摧毁掉对方的主力部队,为自己后面的行动奠定基础!当然,以色列也知道这次进攻的难度有多大,特别是在面对伊拉克防御阵地上的那些密入蛛网的反坦克壕,反坦克雷场,还有反坦克火力点的情况下,他们的进攻将受到巨大的阻碍,为此,以色列还专门调遣了一个工兵营伴随进攻部队行动,随时为进攻部队扫除麻烦!
在观察了5天的情况之后,伊拉克指挥官很理智的选择了从两翼发动进攻的战术。一支部队沿着公路向米斯米耶突击,同时在米斯米耶北面的一支叙利亚步兵师也发动了进攻,配合这个伊拉克坦克团作战!而这只是伊拉克军队的辅攻方向,这个方向上的进攻目的仅仅需要缠住以色列在这里的两个旅就足够了!按照伊拉克指挥官的设想,如果战役顺利的话,最终米斯米耶将成为突出部,已经没有了防守的价值。即使战役不顺利,进攻部队也可以向北或者向南撤退,并不会有多大的危险!
伊拉克军队的主攻方向是在南面,选择了邻近约旦的一条公路上,而这里,就要说下约旦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了!
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约旦王国一直奉行亲美路线,也是最早与以色列缔结和约的中东国家之一。其实,约旦的实力并不强大,而且资源也不丰富,是中东地区夹在阿以之间的一个小国。而在这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约旦采取了严格中立的立场,并不表示支持任何一方,甚至严格限制了自己国民的行动。对此,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都表示非常的不满了!
以色列是知道约旦的重要性的,作为与以色列陆地边境(这是将巴勒斯坦占领区算在内的)最长的国家,如果约旦的态度有偏移,即使是勉强的倒向了阿拉伯国家一方的话,那么以色列都将受到巨大的威胁,因为从约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