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篇 明争暗斗 第四章 全面战争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关键。所以,现在我们还必须要为开辟新的战场创造机会!”

    显然,罗开仍然坚持用重型部队进攻印度东部地区的主张,而周国辉现在也不反对这一意见了,只是在选择开辟新战场的时机上,周国辉有自己的看法。从所有的情况来看,这次中国军队是到别人的领土上作战,首先在地利上就有问题,而且补给线太过漫长,也就不可能投入过多的军队,自然在兵力上也不占优势。所以,怎么选择这个进攻的时间,以及为进攻创造机会,成为了问题中的关键。

    “我也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许常青到现在,都还没有吃一口饭,看来不解决这些问题,他是不准备吃东西了,“从进攻时机上来讲,即使我们取得了缅甸北部地区的陆上通道,但是公路补给线的能力并不强,要以此支撑起大兵团作战,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所以,最好我们还是能够在缅甸获得一个海上通道,将物资通过海路运输到缅甸的港口,再转运到战场上去,而这就需要我们的海军做出努力了!”

    听到许常青这么说,周国辉与罗开的脸上都出现了为难的神色。现在中国海军在经过了上次的大海战之后,实力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共和国”号还在广州的码头上进行维修,至少还要3个月才能够重新加入战斗行列。而“中华”号航母舰队也已经到了西加里曼丹华人自治共和国的坤甸休整,虽然能够马上前往东印度洋,再借助安达曼群岛上的海军基地的支持,控制东印度洋的制海权。但是,现在美国已经向印度派遣了志愿空军,如果中国威胁到了印度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话,难保美国不会向印度再派遣一支志愿海军,而到时候,凭中国海军现在的实力,要想控制东印度洋的制海权,就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所以,从海路向缅甸运送物资,并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问题我们会考虑,但是现在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陆地交通线上!”虽然周国辉没有说明,但是许常青也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意思,“而从缅甸北部的公路交通线的承受能力,以及我们在西藏东南部地区的后勤保证能力上来看,我们最多能够支持5个军,大概20万的兵力在印度东部地区战斗,所以,即使是开辟新的战场,我们也应该尽量将兵力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

    许常青点了点头,这才抛了一口饭,咽下去后,马上就说到:“如果是这么一个情况的话,那我们就必须要在开辟新战场的事情上做足准备工作了。为了达到收复失地,并且让印度屈服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尽量分散印度在东部地区的兵力,同时增加空军的投入,协同地面部队进攻。而且,还要在地面部队的使用,以及投入的部队种类上进行细致的研究!”

    “如果有必要的话,我想将两支新成立的空降军投入到东部战场上去!”周国辉这时候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想法,“这两个军可以从西藏东南部出发,只要在喜马拉雅山南面获得了前进基地的话,就可以通过空中运输保证两个军的后勤补给。同时,让我们的轻型山地部队集中到东部战区来,在北面对印度构成压力。等到印度将防御重点放到东部地区的北面之后,再由重型部队从东方发动突击,直接想印度东部地区的咽喉进攻,以求迅速的切断印度东部地区与内地的联系,迅速的取得胜利!当然,做这些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志愿军在北部战场上进行牵制性的进攻,以分散印度的注意力!”

    很快,两位上将就在脑海中描绘出了总参谋长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那么中国在两个地区的进攻,就如同两记沉重的摆拳,打在了印度的两个软肋上。而且,印度对这两个地区都不可能不管。如果中国切断了印度东部突出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必然导致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搞分离活动,而这将引发印度国内的分裂,所以,印度必然要重视这一战区的情况,这也是到现在,为什么印度还在这一战区保持了100万以上部队的原因了。而在新德里方向,那就更重要了,所以,只要周国辉的这一战略计划成为现实的话,那么印度必然失败,而且是迅速的失败!当然,要将计划变为现实,这中间要遇到的困难还很多。

    “但是,我们的空军已经没有多少能力在新战场上提供足够的支援了!”罗开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要加强东部地区的空中支援力量的话,就必然要抽调北部战场上的空中兵力,而现在美国已经介入了进来,北部战场上的空中力量也不充裕。所以,要想在新的战区上进行迅速的进攻,主要还是要依靠地面部队!”

    “如果等国内生产的话,我们肯定会错过战机!”周国辉摇了摇头,显然,要解决空中力量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现在,中国空军至少有4500架作战飞机,但是其中只有2500架左右是比较先进的战机,其余的都是以前落后的战机,而现在,在印度北部战场上,已经投入了2000架左右的先进战机,而为了保证国土防空的需要,另外500架是绝对不能动的。所以,要想在印度东部战场上投入空中力量,显然这中间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了。

    “我有个想法!”许常青考虑了一会,得到另外两位上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