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篇 风云时代 第十章 意外收获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美国,cia总部。

    李晨曦很随意的走进了电梯,似乎自己还真是cia的一员。虽然仍然是东方面孔,但是这在cia内并不少见,毕竟cia也需要能够到东方世界去执行任务的特工吧!

    并没有人盘查李晨曦,毕竟这里已经是cia的内部,而在外面几道关口上,艾迪逊搞来的那套证件确实起了作用,cia的安全人员查得并不详细,大概在这种交换培训的安全工作中,是由遣送方主要负责安全审核工作吧!

    在美国,最出名的情报机构非cia莫属,但是真正最有实力的情报机构却是国安局。两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站在前台,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另外一个却站在幕后,偷偷的进行实际的行动。

    cia与nsa的前身都是美国陆军的情报部门。

    国安局是在二战之前成立的,当初负责的就是搜集外国军队的情报。在富兰克林#8226;罗斯福当上总统之前,国安局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随后的冷战,国安局的地位迅速上升。冷战结束之后,国安局的主要工作已经由对苏联军事机构的监视,转为了对第三世界有威胁国家的监视,其中,重点就是针对中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进行行动。在冷战结束的时候,国安局大概有各种员工2万名左右,其中最多的是情报分析人员。而到了2005年,国安局的人员已经达到了4万名,其中情报分析人员达到了2.5万名。由国安局使用的情报搜集设备包括了美国军方的间谍侦察卫星,rc-135,rc-130等等电子侦察机,u-2r等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另外还有数十艘间谍船。而最为有名的莫非冷战时,鲍林斯在前苏联上空被击落的那架u-2,以及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那架rp-3b了。所以,仅仅从这些编制上就能够看出来,美国国安局才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同时,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情报机构。

    中央情报局的出身与nsa差不多,但是发展到后面,cia的职能范围就要小多了。比起nsa来,cia的最住要工作是负责人员方面的情报工作,也就是说,cia更重视对特工与间谍的培训,同时他们的工作重点是策反别国的高级官员。这与nsa主要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cia的编制比nsa也要小多了,2005年的时候,cia一共有工作人员1.5万人,其中负责特工与间谍方面的成员就达到了1万名左右。因为工作性质的不一样,cia更为引人瞩目,比起nsa来,更多人知道的是那个台前的小机构,而并非台后的nsa了。

    对于nsa与cia知名度方面的比较,有个很有趣的对比。在好莱坞拍摄的那些“大片”中,反映cia内部问题,以及描写cia特工的并不少,但是描写nsa的就只有一部《国家公敌》,光是这一点,大家也就应该清楚这两个情报机构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对比了。

    其实,作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cia或者是nsa一个机构,也就足够用了,并没有必要同时设置两个职能几乎都重叠了的机构。但是,正如同别的大多数政府机构一样,美国人有钱,所以他也提倡在这些场合中进行竞争,所以也就搞了cia与nsa出来。

    到了那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根本没有任何人询问,李晨曦就很轻松的坐到了那张椅子上,显然cia的内部安全措施并不是那么的严格。当然,这也不能责怪别人,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差不多,能够进到cia内部的人都已经经受了检查,而且这么多工作人员,也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挨着检查吧。这样的情况其实在中国的情报机构中照样存在,是谁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关上门之后,李晨曦先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说实话这cia的咖啡确实不错。然后,他就像是一名正统的工作人员那样开始工作了,其实他也是一名正统的特工,只是不是cia,也不是nsa的罢了。

    在cia的网络中,有一个公众网,是所有人,包括外界的人都能够查询的,而这个网也是最独特的,它是与另外的网络分开设立的,所以,并不能从这个公众网上进行突破。当然,这也是一个门户网站,主要的目的是向美国以及全世界感兴趣的人介绍cia的情况了。当然,介绍的都是那些没有任何保密要求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个内部公开网,这是针对所有cia员工开放的,他们都可以通过cia内部的电脑进入到这个网络上来。虽然,里面放着的是秘密资料,但是也仅仅是秘密,而非绝密。这个网络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以及方便的大家的工作。虽然,上面的东西对很多新闻记者或者是常人来讲,都是很希奇的,但是对李晨曦来讲,那简直就全是垃圾,根本就不值得一看。

    最后一个,也就是cia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是与网络连接的,但是在网络上,根本就无法使用常规方法找到,即使偶然碰上了,那也无法进入。这里面储藏的就是李晨曦他需要的那些绝密资料了。本来,这个资料库应该是与网络断开的,但是正如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