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篇 奢望和平 第六章 世界震荡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底与不与美国军队交手,以及怎么打的问题,这些都要由前线指挥官临时做出决定来,而在事后才汇报中央。权力是放下去了,但是又怎么来驾御前线指挥官不做出过火的事情来呢?那就需要一个制横的人,来分散这巨大的权力,减少一个人手中掌握的分量。显然,对老赵的这个提议,何永兴是很赞成的。这并不是说,何永兴不相信周国辉上将,毕竟能够在事先将指挥权交给他,那周国辉就已经取得了足够的信任。而现在,既然能够找到一个制横的办法来,何永兴当然不会拒绝,毕竟两个人做出的判断,要比一个人的判断客观得多,这也更利于将战争带向胜利吧!

    当然,在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老赵并没有想那么多,他想到的只是怎么才能够让周国辉指挥的这次艰难的战争能够最终获胜。对于周国辉的军事才华,老赵并不担心,以前他就知道,这位还没有50岁的上将已经超过了自己,特别是在对战场局势发展的掌握,战争的走向上,更是超越了很多人的境界,那是一种本能性的东西,不是想学就能够学到的。而在看过了周国辉他们制订的作战计划之后,老赵更是没有多少担心的地方了,与他以前的每一份作战计划一样,完善,详细,而且考虑得非常周到,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变化都考虑了进去。但是,与王一林一样,老赵非常担心周国辉的政治才能。这次是在国外行动,免不了要与哈国的民众产生矛盾,而怎么处理好这个矛盾,怎么化解矛盾,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他们能够在北京解决的问题。所以,老赵想到了给周国辉安排一个政治方面助手的想法,所以也就直截了当的提了出来。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另外两人却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了。

    “我认为老赵的意见没错,我们是应该找个更懂得安抚民心的人去协助周上将的工作!”何永兴在心里权衡再三之后,终于表态了。

    “但是我们应该派谁去呢?”王一林虽然没有表态,但是态度已经很明显,现在已经不是派不派人去的问题,而是应该派谁去的问题了。

    另外两人看了王一林一眼,同时摇了摇头。显然,王一林是最好的人选,但是也是最不可能的人选。现在战争开始了,那么政府肯定有很多工作要做,而这就离不开王林在这里坐镇指挥。他是绝对不能够离开的人。但是又有谁合适呢?三人都一时想不出来,房间中的气氛又沉闷了下来。

    “你们认为常青同志怎么样?”过了半天,老赵终于说出了个人来。

    王一林与何永兴考虑了一下,都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人选。

    常青是军委政治部主任,领中将军衔,在台湾解放之后,一直在主持那边的重建与恢复工作,成绩很不错,是一位很有政治才能的军人,如果说到取长补短的话,他与周国辉确实是一对好的搭档,但是,他却并不是理想的人选。

    首先,他与周国辉在此之前,并没有合作过,两人之间没有多少了解,在工作之中必然会出现矛盾与问题。而这对前方的战争来讲,主官都不和,那还怎么打呢?

    其次,常青也是一个军人,而用军人去安抚民众,这有点不合适。而他以前一直是在台湾工作,那边的情况与哈国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派他去,能否胜任新的工作还不一定。而这次的战争是经受不起任何闪失的,所以这个不确定的因素限制了他出任这个职务。

    最后,也因为他是军人,而最理想的,应该派一名政府的官员,至少是一名文职人员前去,才能够达到削弱指挥官职权的目的。不然的话,那些军人都听周国辉的指挥,到时候还大权还不是同样落到了周国辉的手中,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因为有着这些原因,王一林与何永兴几乎同时否定了这个人选,老赵想了下,也明白了过来,自然也就不再坚持。

    “我到是想到一个人,只是……”过了一会,王一林开口了,但是话说到半路,却又缩了回去。

    “你说谁?”何永兴的目光在王一林的脸上停留了一会,马上也想到了是谁,“你是说钱老?”

    王一林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而老赵也皱起了眉头来。

    钱伯清,政府前任外长,在南海战争结束之后,成功的恢复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而且策划实施了“加里曼丹岛华人自治共和国”的计划,辅助这个新兴的国家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并且度过了前面的困难时期。而他是一名外交家,同时也是一名政治家,对国外的民情有着很深的了解,也知道怎么才能够争取到民心。而因为他以前是政府官员,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并不属于军队系统,所以是一个理想的人选。但是,在半年前,他却因为轻度脑溢血得了偏瘫,虽然经过了半年的治疗,现在身体已经恢复了很多,能够借着拐杖行走了,但是却永远无法完全康复。而且现在他已经63岁了,年纪上也存在着问题。

    “如果钱老行的话,确实是个好的人选!”老赵点了点头,他相当了解这个老朋友的能力,“哎,只是他现在那样子,就算他愿意去,我们也不能让他去!”

    王一林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