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篇 东方日落 第十六章 进军台北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战争局势,比起上次在越南或者印尼的作战行动来讲,台湾的地理条件根本就不一样了。台湾这个狭小的岛屿上,生活了2300多万人,而台湾又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只要看下地图,就会明白,在台湾,城市主要分布在南北两端,在中部地区的城市反而比较少。而解放军的登陆地点是选择在台湾中部的,在先前的战斗中,城市战并不多,即使对几个大城市的进攻都是以猛烈的火力打击,在摧毁了台湾军队的抵抗意志之后,就顺利的解决了,另外的一些小城镇几乎都没有经过战斗就顺利的接管了过来。而在台湾南部,根本就没有打过一场仗,全是以和平的手段完成了对城市的占领行动。但是,当主战场移至台湾北部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果要在地理上将台独份子与支持统一,或者说至少维持现状的台湾人进行一个划分的话,就会明显的发现,那些台独份子主要就集中在台湾的北部地区。所以,当战斗进行到这一地区,特别是要对那城市发动进攻的时候,战斗的阻力就大大的增加了。

    当解放军越过了苗粟之后,就已经进入了台湾北部地区。而当解放军沿着台湾西部平原高速公路前进的时候,每走十多公里,甚至几公里就会遇到一座城镇,而且几乎每次都要进行一场攻坚战。

    为了保证战争后半段的进程,中央已经调拨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到台湾战场上去,但是当面对每一座城市都要进行攻坚战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弹药物资供应,也将显得不足了。这是这一时期,台湾北部战场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由于战斗的激烈,以及城市战的高伤亡率问题,部队的减员也非常的严重,很多部队最多打上两、三天,就必须退下来休整补充。而越向北,城市的密度就越大,战斗的难度也就越大。怎么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了罗开最担心的事情了。

    由于在先前与美国已经有着不向台湾增派部队的条件在先,所以现在已经无法将新的部队派上台湾战场,只能将一些补充的部队以小规模的形式送到台湾战场上去。虽然,这能够一部分的弥补战斗减员的问题,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罗开也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了,仗打到这个地步上来,虽然离胜利之有一步之遥,但是却异常的艰辛,能够继续打下去,全是靠着解放军官兵的毅力在支持着。

    当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新竹以北的杨梅,距离桃源也不过十多公里了。而后面的部队已经完成了对新竹以及周围地区的控制行动,最后的总攻即将开始。而最后的目标就是进军台北,一举解放台湾的首府。为此,罗开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为了达到一战而定的目的,罗开在适当的降低了另外战场行动规模的情况下,着重加强了台湾北部战场的力度。当战役开始之前,已经有1个重型军(38军),2个中型军(40,29军),以及数个独立旅集结到了新竹,这里将是进攻开始的地方。而为了配合地面部队的行动,在日本已经无力威胁到台湾战场上的解放军时,空军调集了至少400架作战飞机用于对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另外,海军也调动了1之分舰队,将在北部对台湾军队执行打击任务,以及做出登陆的举动,作为佯攻,吸引台湾军队的兵力。光是从这些兵力安排上,这恐怕是自台湾战场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面进攻行动了。

    而在进攻方向的选择上,罗开也是费尽了心思。以现在部署的兵力,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来看,根本就不可能只在一个方向上开展进攻作战。但是,台湾地区本身就非常狭窄,战场的宽度非常有限,怎么样才能够让这么多的部队都发挥出力量来,成为了整个战役的关键点。

    地面上,进攻的部队分做了3个方向。

    西线,将以40军为主力,主要是轻型高机动力部队,另外还有一个独立旅作为战役后备队。而在这个方向上,解放军的主要进攻目的横扫台湾北部沿海地区,切断台湾军队与外界的所有通道,在整个战略上,将这里的台湾军队围困起来,到时候,即使打不下台北,也绝对不能让台湾军队能够得到外界的支援。当然,如果顺利的攻占了台北,更可以防止有台独份子利用最后的时刻逃离台湾,躲过民族与国家的惩罚。虽然,从战略部署上来讲,这并不是主要的进攻方向,但是在这个方向上的行动却具有巨大的意义。所以,空军与海军也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巨大的支援力量。而按照计划,如果40军的进攻顺利,并且让大部分的台湾军队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它的身上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佯攻将成为辅攻,将在基隆附近进行一次战役规模的登陆行动,达到两面夹击的目的,以求更快的断绝台湾北部与外界的联系,达到战役目的。

    东线,将以29军为主力,主要是山地部队。他们的进攻目的将是台北南部的山区。如果顺利的话,将迅速的穿过台湾中部山脉北段,到达台湾东部海岸线。到时候,即可以南下与东部战场上的解放军部队会合进攻苏澳,也可以北上,从东面把台北包围起来。而在这一地区,因为主要的战区是山地,所以动用的都是山地部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