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对日本造成的破坏比美国就要大得多了。
在中国对付的数十个目标中,出了帮助美国打击了两处有可能储备了核武器的日本军事基地之外,另外的几乎都是日本的民用核设施了,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十座核电站以及核废料处理厂。
在那两处军事基地中,日本并没有储备核武器。而从战后得到的资料来看,日本当时拥有的核武器数量非常有限。当他们第一次把核武器投掷到了台湾时,那还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第二枚核武器。虽然后面已经加班赶造出了一枚氢弹,但是就仅此一枚,另外剩余的就只有数枚原子弹了。而从日本的官方记录来看,为了保护这些“国宝”的安全,日本将其全部存放在了赤石山下的基地中。但是在战后的发掘行动中,在赤石山的废墟中却并没有找到另外几枚原子弹。这也成了比较有名的未解之密。
中国对日本的打击所造成的危害主要就是体现在那些民用核设施受到破坏后,给日本的社会以及环境带来的深重影响。这比起美国诱爆了那枚日本的氢弹更为严重。
在70多座受到袭击的核电站中,67座因为反应堆在地下数十米的深处,所以核泄露带来的破坏并不严重,另外8座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打击,虽然辅助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丧失了发电能力,但是反应堆并没有被破坏,也就没有发生核泄露。另外,还有4处目标受到了严重破坏,但是反应堆在地面或者是在地下比较浅的地方,造成了严重的核泄露。从卫星侦察得到的情报来看,在这4座核电站周围数十公里的范围内,都存在着严重的核辐射,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数年,十多年,甚至数十年之内,这里都将成为生命的禁区。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有一座核电站就在一座中型城市的旁边,换句话说,这座城市也已经被废掉了。而另外三座核电站虽然并没有在城市的旁边,却直接污染了附近的水源,对日本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另外,还有8座核废料处理工厂受到了严重打击,全部丧失了生产能力。而这才是中国打击的重点所在。在核武器原料的提取中,主要的就是提炼高纯度的浓缩铀或者钚。而日本在先前的数十年中,一直在为欧洲的核电站处理废料。虽然日本宣布这里都只是在重新提炼那些失去了使用价值的核原料,并且生产出供电站使用的核原料。但是谁都知道,以日本强大的科技力量,要想将发电级的核原料浓缩成武器级的核原料,这只是个想不想做的问题。而为了掩人耳目,日本在这八座核废料处理工厂的下面,都建设了高浓度铀(钚)提炼工厂,而正是在这里生产着武器级的核原料。而中国的打击目标就是那些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工厂,这才是从根本上断绝日本今后再发展核武器的最佳途径。显然,对这些工厂的袭击也动用了大量的兵力,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从卫星侦察的结果来看,在这8个地区都造成了严重的核泄露事故。而从污染的范围以及强度上来看,这里存在的绝对不仅仅是发电站使用的核材料,肯定有更高浓度的核材料,而这也证实了日本已经在大规模的开发核武器,为中美对日本的打击提供了最佳的理由。
从这次的袭击结果来看,虽然中国的行动基本上消灭了日本再次开发与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但是也附带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比美国空军的附带损伤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袭击结束之后,日本公布的第一次伤亡数据中,就有近十万人死于严重核辐射,而在中国的损伤评估报告中,这一数字也达到了15万。而从长远来看,在今后一周之内,至少还将有20万日本人因为严重的核辐射致命,一个月内,至少有30万日本人将因为急性白血病等核辐射过量而导致的病症死亡。而在今后2年之内,死于癌症的日本人数量将超过50万。最为严重的是,那些遭到了袭击的地点都将在今后数十年内无法使用,这对国土面积本来就极为狭小的日本来说,恐怕比死人都更难让他们接受了。而且,在这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当事后人们想到的时候,才明白了紧接而来的灾难与这次的袭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了。
出了在人员以及财产方面的损失外,对日本打击最大的还有一个地方。在中美的联合打击中,虽然主要的目标是对准了日本那些核设施,但是对于日本的核研究人员的打击也并没有放过。
为了让日本彻底的丧失开发核武器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消灭那些为日本生产研制核武器工作的科研人员,只要日本丧失了这些人才,要想在培养起新的人才,并且具备了开发核武器的技术水平的话,那恐怕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中美双方都为此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来达到这个目的。
当美国的b-2完成了最基本的行动,并且撤出日本上空的时候,由b-1b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也已经到达了日本的上空。这批数百枚的巡航导弹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日本那些核科研所以及重要研究人员的出入常葫。光从这一点上来看,美国为了摧毁日本的核能力,消除自己受到的威胁,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事情他也做得出来。
由于日本的防空系统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