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既
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
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
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
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
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
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
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
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
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
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
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
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
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
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
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
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於时,论者以为
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
乔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年二十五,建兴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
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於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
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
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
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
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
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
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
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
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
思慎宜適。”徙为主簿。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
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
延熙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
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尚书令。
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
并兼散骑常侍,使蜀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
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
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
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
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
将略,非其所长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