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曾国藩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 野焚 第二章 总督两江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偏都是这些混蛋得到重用,倘若不是这次长毛打到常州,过不了几年,这个油滑小

    生又要入阁了。”天下这些不平事,左宗棠恨之入骨,提起便有气。近年来年纪大了,他有

    时也能克制自己的肝火。他有意端起茶杯,大口大口地喝起茶来。火气略为平息后,他告诉

    老朋友,皇上已命他回湘募勇,明天就要离开宿松。

    “明天就走?”曾国藩希望左宗棠多住几天,关于局势变化后湘勇的用兵计划,他很想

    与这个今亮商讨商讨,“《经史百家杂钞》编纂如何,你还没有提意见呢!”

    “我猜想你欲超过姚鼎?”左宗棠诡谲地笑笑。

    “姚姬传先生博大精深,我粗解文章,乃姚先生启之,哪里敢有超过他的野心。”曾国

    藩诚恳地说。

    “当然,要想超过姚鼎,也的确不易。”左宗棠收起笑容,认真地说,“不过,你将姚

    先生义理、词章、考据的治学路径有意拓宽一条,把经济加了进去。从这点上说,你有所超

    过。

    但大醇小疵,里面也有些篇章还可再斟酌斟酌,眼下我无心和你多说,待平定长毛后,

    再来详论如何?”

    “好!平定长毛后再谈。先说说,你准备招多少人!”

    “多则一万,少则七八千,名字我已想好了,就叫它楚军。”

    “楚军?”曾国藩想起当年王錱在赵家祠堂张贴“湘军营务处”招牌的事,“季高,叫

    楚军不宜,你既然要另树一帜,还是叫楚勇为好,日后免得遭人讦难。”

    “虽然是勇,但它既出省作战,还是叫楚军为好,究竟名正言顺些。”左宗棠不是王

    錱,他不愿受曾国藩的制约,做事也没有曾国藩那么多的顾虑,有声有色,烈烈轰轰地干一

    番事业,是他几十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前几个月,他因樊燮告状,在长沙处境不利,有人甚

    至偷偷写一些辱骂的小条子,半夜贴在他的门上以泄积怨,常常惹得他怒火中烧。有一张帖

    子写着“钦命劣幕衔帮办湖南巡抚大公馆”,极尽挖苦之能事。

    现在此案已平,因祸得福,且又正遇江南大营溃败的非常时机,年已四十九岁、中举达

    二十八年之久的左宗棠怎能失掉这个大好机会!他恨不得招集十万八万雄师,尽展胸中奇

    才,一年半载便荡平巨寇,克复江宁。他相信自己有这个本事。

    左宗棠刚告辞出门,亲兵送来一个讣帖:罗遵殿家明日举行家祭,请曾国藩参加。

    “淡村死得可怜!”曾国藩自言自语,满脸阴云,转而对亲兵说,“你告诉罗家,明早

    我亲来府上吊唁。”

    曾国藩第二部——野焚

    三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

    罗遵殿是安徽宿松人,一年前由湖北藩司任上调任浙江巡抚。他与胡林翼关系极深。何

    桂清出于对湘系人员的嫉妒,讨厌罗遵殿。张玉良奉和春命带兵援浙时,何桂清指示亲信江

    苏藩司王有龄,以视察苏州城垣为名,将张玉良留在苏州两天,结果贻误军情,致使罗遵殿

    城破自杀。曾国藩很为罗遵殿抱不平,他凝神良久,为罗写了一副挽联:“孤军断外援,差

    同许远城中事;万马迎忠骨,新自岳王坟畔来。”第二天,曾国藩亲到罗府,在罗遵殿的灵

    柩前鞠躬致哀。当他所撰的挽联被高高悬挂起来的时候,所有前来吊唁者莫不感慨唏嘘。

    凭吊完毕,曾国藩特地叫罗遵殿的儿子罗忠祜到后院叙谈,以示关怀。他要罗忠祜将父

    亲冤死之事上奏皇上,严惩贪生怕死、祸国殃民的何桂清。又勉励罗忠祜好好读书,锻炼才

    干,方今四方多虞,有才者必不会久处囊中。

    “曾大人,晚生年幼,虽极愿读书,但不知生在今世,以读哪种书为急务。”罗忠祜一

    向敬佩曾国藩的学问,趁机向他请教。

    曾国藩想了想,说:“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

    至当,开拓心胸,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祚而论风俗,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

    英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

    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外不刊之典。足下若能熟读此书,而参

    稽三通、两衍义,将来出来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失坠。”

    罗忠祜很受启发,说:“大人这一番教导,使晚生从迷津中走了出来。晚生今后就遵照

    大人的教诲,好好研习《资治通鉴》。”

    正说话间,忽见一人踉跄闯进灵堂,高呼:“淡翁,你死得惨呀!”

    曾国藩抬头看时,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