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曾国藩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 血祭 第六章 靖港惨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贪污受贿,官声恶劣而严斥不允。曾国藩时任詹事府右春

    坊右庶子,也讥嘲欧阳光的孟浪。

    现在却要自己出面,为贪官杨健申请。欧阳光覆辙在前,岂不要重蹈吗?不过,时过境

    迁,道光帝已换成了咸丰帝,且眼下军情紧急,饷银难得,皇上或许可以体谅。

    “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有奏驳在案。足下知道吗?”曾国藩问彭玉麟。

    “这件事,我从前也听说过。杨中丞为官的确欠清廉,但他已过世八九年了。作古的

    人,也不忍心多指责。也搭帮他在生聚敛一批银子,倘若是个担月袖风的人,他的孙子再有

    心,也是空的。”

    曾国藩淡淡一笑,没有做声。彭玉麟继续说:“我们目前急需银子,只要他肯拿出来就

    好。大人不妨为他写份奏折,准不准是皇上的事。实在皇上不允,杨江也怪不得了。”

    “他答应捐多少?”

    “他说捐二万两。”

    “杨家储藏的银子,少说也有二十万。捐二万,也太小气了。”

    “杨江说,待大人奏报朝廷,皇上允许后,他再捐五万。”

    “狡狯!”曾国藩在心里骂了一句。

    “杨江捐二万是少了点,不过,他一带头,其他绅商都会捐一些,凑起来,大概也不会

    少于七八万。只是他们都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以奖叙。”

    “那是自然的。我会向朝廷奏明,为他们邀赏。”

    “看来大人同意替杨江上奏了。”

    曾国藩点点头说:“一张纸换来七八万两银子,尽管要担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我看不会有多大风险,大不了就是当年欧阳光那样,斥责一通罢了。况且大人今天之

    举,纯为国家而作的权变,中间苦心,皇上一定会体谅的。”

    曾国藩同意彭玉麟的分析,默默地摸着胡须,不再做声,他在思考这份奏折应该如何措

    词方为妥当。

    二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杨江一带头,其他绅商都跟着捐了些,几天之内,居然募到了九万两银子。各种规格的

    大炮近日内陆续运来一百座,曾国藩将银子拨到各营,命令作好启程准备。

    看着水陆各营人马这些日子来忙着擦磨刀枪,发放军备,搬运粮草,修缮战船,一派热

    火朝天的战前繁忙景象,曾国藩心里又兴奋又激动。已是午夜时分,蒸水和湘水交汇之处的

    石鼓嘴下,临时搭起的修造厂里,仍然灯光明亮,炉火熊熊。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一声声传

    进赵家祠堂。曾国藩站在顶楼上,深情地向石鼓嘴方向望去,似乎看见了从铁砧上飞溅的火

    星,看见了围观湘勇红通通的笑脸,一时心潮起伏难平。

    曾国藩生性稳重,不是那种情感易起易落的轻薄人。自从跟着唐鉴研习程朱理学后,更

    是自觉要求为人处世、办事治学,多用理智,少用感情,他崇拜,也模仿学习那种从容镇

    静、藏大智大勇于胸中而不露声色的古代名相风度。然而今夜,一颗心却像走火入魔样地不

    能安定。他点燃一支香,闭着眼睛,盘腿坐在床上,努力想象着当年谢安在淝水之战前围棋

    赌墅,得捷报后围棋如故的那种超人理智,强制自己安定下来……

    是的,曾国藩有千百条理由兴奋激动。从“勿言一勺水,会有蚊龙蟠”到“犹当下同郭

    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到“树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一种渴望

    建大功大业,做非常之人的理想,一直贯穿着他的一生。但过去,这种理想只流露在诗文

    中,间或也流露在与至亲好友的书信谈话中。这些年来,官运虽亨通,究竟没有大功勋。今

    天,经过一年来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的组建、训练,他的手中已有水陆二十营一万湘勇,加

    上长夫在内,将近二万。他是这支人马名符其实的统帅,只等他一声令下,水陆两路并进,

    旌旗蔽空,战舰如云,真可谓浩浩荡荡、威风凛凛。今后,他将亲自指挥这支人马,歼灭长

    毛,收复失地,做郭、李、诸葛的事业。三十年来的理想,今朝一旦成为现实,这个从荷叶

    塘走出,没有祖业和靠山,全凭自我奋斗的农家子弟,心情是何等的感慨万端!

    此刻,他想起蟒蛇精投胎的传说,想起陈敷的预言。公侯将相,真的已是指日之间的事

    了!当年的文弱书生,真的已是扭转乾坤的巨人了!

    此刻,他也想起长沙市民“曾剃头”的咒骂,想起鲍起豹、邓绍良的骄横,想起忍气吞

    声、移师衡州的痛苦。现在,这支湘勇已经建起来了,马上就可以打胜仗,扬眉吐气了!天

    下人即将看到,他曾国藩不是一个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