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成败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术篇 45、明争暗斗,把握主动权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拉汪一起反共,汪当时虽有应允,但他在与陈独秀联名发表了汪陈《联合声明》后,稍稍离开上海来到武汉,成为武汉政治中枢的核心人物。在武汉举起了讨伐蒋介石的旗帜。

    蒋介石力图扭转局势,通过冯玉祥等人从中调停,并促使汪精卫最终作出“分共”的决定。汪虽然追随蒋介石“分共”、“反共”,但没有放弃反蒋的旗帜。蒋介石采取措施,打击汪精卫。蒋汪实际上一起走了反革命的道路上了。然而由于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由于领袖欲、权欲的驱使,他们为了争夺国民党的第一把交椅仍处在对峙状态。在这一回合的蒋汪斗争中,蒋介石暂处下风。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为代价,促成宁汉合流,在南京组成统一的中央政府。不过,汪精卫在这一回合的蒋汪争斗中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在蒋介石下野后的一个月,汪精卫也被迫下野。

    3、导演双簧,汪精卫替蒋介石受过。

    蒋介石在下台期间,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拉拢汪精卫,导演了一常韩簧。在他的暗中策划下,汪精卫在前台表演,在广州进行活动,企图拆散粤桂反蒋联盟。汪精卫在拆粤桂联盟的台的同时,率先提出请蒋介石继续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议案。1928年初蒋介石被请出复职。在这次蒋汪合作中,汪精卫实际上是被蒋介石当枪使。拆散粤桂联盟的阴谋败露后,桂系紧追汪精卫不放,他不得不听从蒋的劝告,逃避国外。汪精卫追随蒋介石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反而落得一个“落水狗”的下场。

    4、政治军事两手并用,再败汪精卫。

    汪精卫被迫出国后,蒋介石送给他的不是回报,而是打压。1928年8月,蒋介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会前吴雅晖等人提出反对汪精卫派系参加全会,并撰文指责汪精卫及其党羽陈公博等人。陈公博组织“改组派”,与蒋介石唱对台戏。1929年3月,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代表绝大多数是由蒋介石等人圈定和指派的,把各反对派都排挤于蒋记中央之外。亲汪的“改组派”在政治上受到很大打击。汪精卫在法国与陈公博一起确定了反蒋方针。陈公博回国后,四处串联,着手组织“护党救国军”。

    10月,汪精卫回国,张发奎、李宗仁、唐生智等表示护汪反蒋。唐生智等75人联名签署反蒋通电,呼吁铲除全国公敌蒋介石。

    蒋介石采取政治手段与军事手段并用的策略,在政治上对汪派采取强硬手段。1929年10月,明令通缉陈公博、顾孟余等人;随后南京政府密令侦察封禁改组派上海总部;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武装袭击法国租界内的改组派的一个办事处,当场打死一名改组派中央负责人。在军事上对敌军进行瓦解。一方面争取閰锡山、张学良的支持;一方面采取收买、制造矛盾等办法,瓦解“护党救国军”。閰锡山、张学良通电拥护中央后,唐生智所联络的将领纷纷倒向蒋介石,到了1930年初,护党救国军瓦解。

    此后,汪精卫在中原大战期间,被冯玉祥、閰锡山抬出来当旗帜,负责党务。随着冯、閰战败,汪精卫不得不承认失败的事实。

    评 析:

    为了掌握中央大权,蒋介石与汪精卫明争暗斗,长达近20年。在权力分配的关键时刻,这两个人在权力角逐场,有联手,更有争斗,在联手中伴随着争斗,在争斗中夹杂着合作。就他们的资本而言,汪精卫是国民党中重量级人物,一度掌控着中央大权,而蒋介石则是没有多大声望的小人物。然而,蒋介石是大赢家。在蒋汪争斗中,蒋介石的权术要高汪一筹,更由于军权在握,使自己抢占了上风。

    他制造中山舰事件,一举多得,既排斥了共产党、打击了苏联顾问,又挤走了汪精卫;导演双簧,让汪精卫替他背黑锅;当汪精卫联合其他政治集团挑起争斗时,蒋介石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文武两手并用,逼迫汪精卫俯首称臣。尤其是在1930年的蒋汪争斗中,汪精卫输得很惨,他发表宣言,表示今后愿做在野派,宣布解散改组派。在这一轮的蒋汪争斗中,汪精卫丢了“改组派”,丢了“正统”牌子,把自己的政治资本几乎输光。此后,汪精卫也复出了,但这时的汪精卫只是政治权力角逐场里的一个配角,蒋介石是主,他只是从。使尽全身解数,也始终无法改变这种政治角逐格局。在抗日战争初期,汪精卫搞什么“低调俱乐部”,与“主战派”唱对台戏,散布“亡国论”,没多久,投靠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组织汪伪“中央政府”,堕落成大汉奸、大卖国贼,遗臭万年。汪精卫在与蒋介石的角逐中,不仅输在“小气”上,而且在“大节”上也输得一个精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