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国民政府虽然声称它击溃了10万共军,但看来这是一种很大的夸张”,与其说,延安是被攻占,倒不如说中共主动放弃,与其战略战术的运用更相符合:“就是在敌人压力面前出让出一定的据点,把敌人吸引到一个袋形中,然后以游击战术逐步消耗敌人的力量。”他还评价说:“从严格的长期的军事观点来说,延安的占领,最主要的是使政府的战线过于延长与过分消耗国家的经济”。实际上,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第三,毛泽东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与蒋介石博弈,下了一着“险棋”,他和中央指挥机关绝不过黄河,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在彭德怀率部策应下,泡“蘑菇”,不仅把这几十万的国民党军队吸在陕北,不能自拔,而且解放军的“蘑菇战”,大量地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毛泽东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的确是一高招,而蒋介石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此后,国民党的军事形势、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在军事上由战略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防守,在战略决战中,军队大部分被解放军所消灭,几乎输光博弈的本钱,军事上的彻底溃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蒋介石连自己最看重的“面子”不顾,导演了一场“战犯求和”的闹剧,这已是无济于事了;在政治上,蒋介石奉行独裁、卖国、内战的政策,失道寡助,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内战、反饥饿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与解放区军民的军事路线相响应,形成了第二条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的战线,蒋介石陷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受到国民党打压迫害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响应中共的号召,云集解放区(北平解放后在北平),与中共一起共商建立新中国的大计。
评析:
受旧中国博彩之风盛行的熏陶,蒋介石的搏击心态发生严重异变,他把政治生涯中的搏击变成了政治赌博。他在很多次的政治赌博中获胜,赢得很多政治利益。可是在抗战胜利后,孤注一掷,以自己的政治生命进行的豪赌却把政治资本输得精光。抗战胜利后,由蒋介石挑起的国共大决战,以蒋介石集团的彻底失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胜利而收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蒋介石的政治谋略而言,他犯了几大忌:
一是违背民意。中国长期战乱不已,兵连祸结,民众饱受其害,尤其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极其残酷,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作了巨大牺牲,好不容易昐到抗战胜利,期望和平建国,以休养生息。蒋介石发动新的内战,违背了民意,这就把自己置于人民公敌的地位。
二是对时局作了错误判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共产党的力量。一方面,见物不见人,迷信美国提供的飞机大炮与精良的装备,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政治的因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无形的武器,它与小米加步枪有形的武器结合,就可以形成难以估量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是孤立地看待共产党的力量,而忽略了民心向背这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三是不计后果,不计政治成本。重大的战略决策应综合考察与分析,权衡利弊,三思而行。蒋介石利欲熏心,在政治上不留余地,在军事上全面出击,过于钢性而缺乏弹性,孤注一掷,把自己置于绝境。
一个腐朽旧政权垮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民政权诞生。蒋介石彻底输掉了,他在大陆的政治生命业已终结。蒋介石以政治命运进行豪赌,给他自己酿成可悲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