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今后大小官员及百工技艺之人,凡有可言之事,允许直到御前奏闻。其言合乎情理,立即交付相关衙门执行。各衙门不得阻滞,违者以奸邪论处。”
类似无论大臣小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到御前言事的规定,朱元璋不止发布过一次两次。
朱元璋的鼓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不少敢于冒犯龙颜,指陈时弊的耿直官员。
比如龙阳典吏青文胜,看到地方上长期遭受水灾,饥荒连年,但是朝廷不但没有根据灾情给予减免赋额,还变本加厉地派官吏来催要欠赋,使得当地百姓饿死无数。青文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接连两次来到京城,向朝廷奏明情况,要求减免。但是,都没有得到允许。
于是,耿直的青文胜把写好的谏书放在袖子里,来到登闻鼓前,使劲敲起来,然后,在鼓下自杀身死。他是决心用自己的死来替老百姓喊冤叫苦。朱元璋听到这件事,感慨唏嘘,马上命令减免龙阳的税粮,从原来一年3.7万多石减到2.4余石。
再比如监察御史周观政,他负责奉天门的监守之职。有一天,宦官奉朱元璋的命令,带着一些女乐,要进奉天门,由于是皇帝的命令,他们自然盛气凌人,但是遭到了周观政的阻止。宦官们夺门而入,还向朱元璋告他的状。
朱元璋一听,认为周观政是对的,他是在执行公务,按规定办事。于是,他叫宦官把女乐撤了,还让他们向周观政赔罪。可是,周观政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说宦官的错误行为,是皇帝造成的,所以,在这个事情上,皇帝有错。所以,他坚持要朱元璋出面,向自己承认错误。朱元璋觉得周观政的说法是对的,于是,亲自出宫,来向周观政承认错误,这事才最终了结。
另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是刑部主事茹太素。他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时候,曾上万言谏书,内容是直接批评朱元璋监用刑法的事情,朱元璋命令他人阅读茹太素的谏言给他听,由于文章过于冗长,所以读到中间时,朱元璋已经不耐烦了,十分生气,于是把茹太素宣来,斥责一顿,再罚廷杖之刑。
第二天,朱元璋让人读剩下的内容,读完之后,朱元璋终于明白了茹太素的意思,说他的万言书,实际上事情是对的,但是文章太长,其实只要五百字就足够了。
这件事件,没有让茹太素退缩,他依旧直言犯颜,屡次向朱元璋进言。
有一次,朱元璋宴请茹太素,随口吟了两句诗:“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当然知道朱元璋的意思,赶紧表白自己的忠心:“丹心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朱元璋听了,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