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问老板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或许老板反问你有什么想法,也可能老板会产生一些新的构想。而看起来,这一切也是他想出来的。
5.不要怪上司而要怪客观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势变化太快,您的计划一定会大获成功。”
6.让上司自己动摇信心。例如可以说:“您真敢冒险!”或者“哇!您真是勇敢。”语气里带上点儿怀疑,比直说“你的计划太冒险”要好得多。
危急时刻,大显身手
怎样才能被上司发现自己的才能,并给予重用呢?这就要求下属找准时机,关键时刻“露一手”。即使当时不予重用,也会让上司刮目相看,把你列为准备提拔并委以重任的人选。
因为关键时刻的难题最能识别人才,如果确实有解决难题的本事,就要勇敢地站出来,如果害怕困难,或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敢在紧要关头站出来,自己的才能也就不会被人发现。毛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到楚国谈判合作的军国大事,平原君与楚王谈了大半天也没结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顾虑,决意不下。眼看谈判要以失败告终,随行的其他19个人都一致动员毛遂上,考验他的时候来了。毛遂鼓足勇气,按剑历阶而上,问平原君:“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后大怒道:“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剑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国大功告成。这一出使楚国,使平原君认识了毛遂的价值,赞叹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将于百万之师。”后来把毛遂作为上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这里他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可以说是智勇双全才获得了成功。有智无勇或有勇无谋均不能成功。
但是仅有满腔热情和勇气并不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还必须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马谡虽然具备了足够的勇气,承担了守街亭的重任,但他并不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没有认真观察地形,同时刚愎自用,不听劝谏,于是稀里糊涂打了败仗。古语也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估计事情的难度,势必有很大的盲目性。马谡在估价自己时认为:“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马谡在估价对手时放言:“休道司马懿、张,便是曹睿又亲来,有何惧哉!”马谡看了街亭地势后,嘲笑孔明多心,还违背孔明的交代驻军在山头上,也执意不听王平的劝告。这些失误没有理由不导致失败。如果马谡能正确分析敌我形势,不至于到这种结局。
最关键的时刻毕竟不是很多,因此你一定要善于把握,当这种机会真的与你相逢时,你一定要努力争取做到:
1.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你工作的单位出现交接、撤换、合并等变化的时候,正是晋升的大好时机。这时你应该表露你的意愿,并想办法争取你看好的职位。
2.大胆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把你的计划面呈上司或其他核心人物。通常对于可行而又有益的计划接受率还是很高的,这时你可要求上司充分授权给自己执行这项计划。
3.营造能堪大任的气势。做好分内的工作,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显示你有能力,工作态度积极进取。让上司认为你做这份工作能力有余,有机会时自然就会优先考虑提拔你。
4.要能屈也能伸。当上司认为你不适合承担某项重任或负责某项重大计划时,不可负气和泄气,毕竟职务晋升是不能一步登天的。
逢迎取巧,忍亦有度
作为下属,每日都在同上司打交道,稔熟上司的各种言行举止、脾气爱好、行事作风,这就要求下属要从维护老板形象这一点出发,更多地看到和学习上司的长处,淡化他的缺点。不要把眼睛老盯在上司的缺点上,这样你不但在心态上难以同老板沟通,更容易有意或无意地把这些缺点告诉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势必会恶化你同上司的关系。因此,下属更要注意勿起恃才傲物、轻慢领导之心。在闲谈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对领导的不敬,或者对其缺点大肆宣扬,这不利于自己的形象,不亚于自取其祸。但这并不是说下属就只能做个“受气包”、“出气筒”。
在你的上司面前,可以有适度的忍让,以满足他的优越感和虚荣心。但这种忍让是有限度的,绝不能一味迁就,让人感觉你简直就是上司的影子,没有任何独立的思想。完全附和上司的一切,你就失去了自己。不但上司不重视你,就连下属也瞧不起你,他们会认为你是个没有任何能力的领导,从此也不把你放在眼里。
怎样才能做到逢迎取巧,忍亦有度呢?
1.如果把上司看成你命运的主宰、成功的阶梯而逢迎他们;或是把他们看作是做官的,与自己毫不相干,除了公事来往以外,彼此不闻不问,敬而远之;抑或觉得他们学历比自己还低,对他们不屑一顾。这些方法都不易与上司相处。
2.与上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