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假相,办事成功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总是看重那些表面的公开的东西,而假相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许多人由于戒备疏忽松懈之故,思想麻痹,斗志涣散,指挥不力,协调不好,反应迟钝,而造成战斗力削弱。因此,作为办事高手,要能“乘疏击懈”,就是要出其不意地在这种时机向敌人发起猛攻,使敌人措手不及,神志混乱,失去抵抗能力。但在一般情况下,敌人不会麻痹松懈,因此在发起猛攻之前,往往要通过“假阳行阴”来迷惑敌人,使敌人麻痹,使自己养精蓄锐。“阳”是公开、暴露,“阴”是伪装、隐蔽。“假阳行阴”就是用公开的行动来掩护隐蔽的企图和行为。
举例来说,人们十分迷信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他们的内心中,有着一种对既定事实的认同,一旦事物表现出那些让人觉得理所当然的景象,他们就会毫不怀疑。一个典型的事例是,美国导演阿伦·芬特偷偷地抢拍的镜头已在电视上流行数十年了,它的摄制过程就是依靠了正统性权力对不分性别、文化和背景的人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在几年前放映过的一个片断里,芬特把特拉华州封闭了一个半小时。怎样干的?只不过是在一条主要高速公路上放了一个大牌子,牌子上简单地写道“特拉华州封锁了”。
一串又一串汽车停了下来,驶离公路。莫明其妙的司机们出了车,来到芬特面前。而芬特这时正站在牌子下面,用潜藏的电影摄影机记录着这一事件,司机们异口同声地说:“喂!特拉华州发生什么事了?”
芬特只是用手指一下牌子道:“看牌子吧!”
司机们皱起眉头,搔搔脑袋,然后抿着下嘴唇,其中一位问:“你估计什么时候重新开放?我住在那儿,我的家在那儿。”
与这个著名导演相比,安禄山也是一个擅用假相办事的阴谋家。据说,安禄山在发起攻击之前,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来施行“假阳行阴”的计策。
安禄山的“假阳”就是故意装出憨直、笃忠的样子,赢得唐玄宗百般信任,对他毫不防备。公元743年,安禄山已任平卢节度史,入朝时玄宗常常接见他,并对他特别优待。他竟乘机上奏说:“去年营州一带昆虫大嚼庄稼,臣即焚香祝天:‘我如果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否则请赶快把虫驱散。’下臣祝告完毕,当即有大批大批的鸟儿从北下来,昆虫无不毙命。这件事说明,只要为臣的效忠,老天必然保佑。应该把它写到史书上去。”
如此谎言,本十分可笑,但由于安禄山善于逢迎,玄宗竟信以为真,并更加认为他憨直诚笃。
巧借名人,支持自己
萨洛蒙·安德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探险家,为了得到北极圈内有关的科学数据,填补地图上的空白,他组织了一次北极探险。
1895年,经过周密计算和安排,安德烈在瑞典科学院正式提出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在此之前,安德烈曾在美国学习了有关航空学的全部理论,并且制造过由气球而发展起来的飞艇,有关飞行试验在美国和欧洲曾引起轰动。随之而来的便是经费问题,由于人们对此不信任和不关心,因此也就很少有人提供经费。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说起。
安德烈整天奔波,挨家挨户去找那些大富豪和大企业家,但有谁愿意投资一项与己毫无关系的事业呢?又有谁愿意投资一项也许没有任何成功机会的冒险事业呢?安德烈每天总是失望而归。
经过很长时间的奔波,总算有一位好心而开明的大企业家表示愿意提供赞助,他甚至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同时他还向安德烈提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希望这项冒险计划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是不是削弱了这次探险的意义呢?
安德烈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两人经过商量,决定让安德烈继续去募捐,扩大影响。但是,尽管安德烈想尽办法,人们的反应仍然很冷淡,安德烈非常着急,情急生智,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探险计划写成一篇极其详细严谨的论文,用大量证据论证了这项计划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然后,他请那位开明的企业家想方设法把这份文章呈献给国王。
经过很多周折,国王终于见到了这篇文章,他对这个大胆的计划感到很新奇,于是召见了安德烈,并询问有关探险的一些具体情况。两个人谈得很投机,最后安德烈要求国王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小小的赞助,国王慨然应允。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新闻界对国王关注此事予以报道。既然国王都对这件事感兴趣,那么许多名流、富豪也都跟着对探险一事纷纷予以关心,捐赠了大笔费用。许多普通民众也因此开始对这项计划感兴趣了,大家都明白了探险的意义。安德烈的事业终于不再是他一个人苦苦奔波的事业,而是变成了一项公众的事业。安德烈终于成功了!
巧借他人的力量和威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韬略。安德烈正是借助国王的力量,才使自己的探险之旅取得了成功。
利用情感,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