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超远距离的远足。
上午八点十分就出门,翻过铁路线,走常刘路,拐到西陵二路,经十六化建西区,四零三厂所在的茶庵子,过罗清泉题名的北苑桥,大下坡,到东山花园,从一栋栋已经醒来的居民楼之中,从早锻炼的老人之中穿过,来到东山开发区西陵一路延伸段的六一二厂附近时,已是八点四十分了。
沿路向前,四零四厂,技术监督局,广州本田汽车专卖店,还有宜昌市电信局。已经来过几次,我总不喜欢那高高的大厦楼面的暗黑的玻璃幕墙,我倒不在意什么环保,只是感觉倒不协调而已。
钻过通向三峡专用公路的高速公路的桥洞,脚下就是落成不久的发展大道。这是一条联系宜昌市与宜昌县的一条新通道。双向四车道,隔离花带,还有非机动车道。竣工不久,崭新的,平坦的,干净的,隔离花带里种着不知名的小花,赤橙黄绿青蓝紫,有些好看。人行道上也种了一些行道树,不高,但会长大的。
发展大道上车流不大,八路公交车卷起一阵黄尘开得飞快。先是石板八组,后是石板村。日欣电子正在平整土地,一座加油站的生意并不好,几个加油员站在门前带劲的闲聊着什么。石板村的村口有一排排简陋的店铺,从号称超市的百货店到早点摊,还有柑桔收购点,货运联系点。
再往前走,就是宜昌县的梅子垭村了。这条路刚修不久,老百姓的反应还是慢半拍,路的两边建的住房并不多,农民的特有的两层楼大都分散在不大的山湾里面,远远的只能看见墙上粘贴的白瓷砖。柑桔花开了,很香,一路走来,阵阵花香扑面而来,沁人肺腑。好闻极了。
路上的车大多是兴山到宜昌的依维柯客车,从樟村坪里面的磷矿跑出来的重载大货车,偶尔还有小车一路绝尘,但最多的就是摩的了,摩托车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都开得飞快,都载着有人,生意不错。
这次的行走是早就策划好的,也是向往已久的,只是路途太远了,走得时间太长了,开始有些感觉累了,脚也在皮鞋里隐隐发痛,最可怕的是太阳升得老高,火辣辣的,走不多远衣服就汗湿透了,贴在后背极不舒服。
当走到石板村的时候,我的眼前曾出现过短暂的空白,片刻的盲点,额头也曾出现过剧烈的疼痛,我几乎有些绝望,甚至怀疑会倒在荒郊野外而一命呜呼。但我仍在坚持,完全是毅力在坚持。没有树荫,就去找小山的山影;没有视力,就凭感觉,反正就是一路前行。
看过了梅子垭的一个个垂钓园,看过了路边的梅子垭学校,看过了一块块招揽生意的农家乐的招牌,还是自娱自乐。虽然一人独行,还是兴致勃勃的伴着随风飘来的音乐声哼上两句那英的热门歌:“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一段长长的下坡路的尽头,平坦的水泥路面消失了,变成破损严重的柏油路。远远望去,橙黄色的客车从高高的铁路桥上缓缓驶过,汽笛长鸣。向人问路:晓溪塔何在?顺手一指,于是左转。
这里是一片农舍聚集区。两三层的小楼挤在一起,狗吠,儿童的哭声,妇女们聚在门前闲聊。走了一截,脚下的路居然又变成土路了。镇静了一下,从农舍的楼栋之间肮脏的过道穿过,翻过铁路线,眼前就是晓溪塔的中心区域。
这里也叫营盘路,属于七里岗居委会。是一条静悄悄的道路,政府机构倒不少,从畜牧局,特产局到民政局,电力局。全国的衙门大都相仿,高楼大厦市住宅区,前面有一排三层楼房才是办公的。
下了一个坡,终于来到夷陵大道,乍一出现,居然分不清东西南北,站了一会儿,东张西望,最后自嘲的笑了。这条和宜昌同样的街名的街道已是繁华区,商铺众多,五花八门,只是规模都不大,最多是三个门面,只有金狮宾馆和平湖剧院经过一番装饰和绿化,还有一点新意。
拐过一个弯,在原址上新建成的新华书店有些不伦不类的,灰扑扑的耸立在宜昌县政府对面。坐在新华书店浅的大理石阶梯上,第一次歇息。很累,感觉腰都快累断了,僵直着,连弯腰都感到困难,路途太远,有些勉为其难了。
坐着休息,望着街上的环城公汽和穿梭不停的黄色面的,望着熟悉的街道与大多数面貌依旧的建筑物,往事历历在目,家兴,华斌,学华,还有那帮快活的年轻人,你们还好吗?尤其是桥那边的宜昌罐头厂的几次饮酒作乐,记忆犹新,真叫人感慨,也许真的是逝者如斯夫,不知昼夜。
晓溪塔的变化不大,几乎和好多年前一模一样,几乎都是熟悉的,我有些失望。在电信营业大厅休息了几分钟,防止现在的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一点了。天哪,发展大道一路走来,居然走了两个半小时,无怪乎累得死去活来的。
决定往回走,虽然带着乘车的路费,毅然决定走着回家。晓溪塔给人的印象是不热闹,最大的两家商店当属雅斯超市和夷陵商场全都关门停业,只有三峡集锦和中华鲟养殖基地有不少旅游车出出进进。
一路是一个长长的大上坡,城标,三峡集锦,县法院,就走出了晓溪塔。来到了神仙湾,t字